清李瑞钟等纂修浙江《常山县志》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

1886年0月 暂无评论
1886年0月:

李瑞钟等纂修浙江《常山县志》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

QQ截图20220110105614.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本)

 

参考阅读1:

今日常山

 

参考阅读2:

 

光绪十二年《常山县志》简介

 

刘琳玲/常山县档案局

 

常山县档案馆珍藏的清光绪十二年《常山县志》,属保存最为完整和全面的线装原版常山古县志。该县志由当时的常山知县李瑞钟重新修辑,于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此县志综合记载了常山自嘉庆后七十余年的时世变迁、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情况,共25册,系衢州地区六大著名方志之一,亦是了解常山和研究常山最有价值的一部县志。

 

 

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置定阳县,县治设在前定阳乡三冈(今何家乡钱塘村),属会稽郡,从彼时算起,常山县已有1800年的建县史。三国时改属东阳郡。隋大业三年(607)并入信安县(治所在今衢州市区)。唐武德四年(621)分婺州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须江、定阳2县,定阳县治仍在定阳乡三冈。武德八年(625),定阳县并入信安县,属婺州。唐咸亨五年(674),分信安县地置常山县,县治设在前常山乡(今招贤镇之古县、古县畈一带),以常山为名自此开始;唐广德二年(764),县治迁至旧县治西40里常山镇巡检司(今县治所在地)。此后,常山县域基本不变,一直隶属衢州。宋元明清沿袭旧制。

 

常山素有修纂县志的优良传统,其中明清两朝八修县志,现存万历(顺治增刻)、康熙、雍正、嘉庆、光绪等五部常山旧志。李瑞钟(生卒年不详)系光绪十二年《常山县志》编修者,是清代安徽石埭监生。光绪七年(1881)任常山知县,光绪十二年主持编修了光绪版《常山县志》。此志除卷首和卷末杂记之外共分12个分志68卷,分志包括地舆志、建置志、风俗志、食货志、学校志、礼秩志、职官志、政绩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等;县志序言、凡例、图、志、传、录等一应俱全、结构严整,而且广收博采、资料丰富。

 

光绪十二年版《常山县志》

 

各卷之首标一总序,各目之下又列小序。之所以采用这一编修方法,是因为有利于读者领会内容及修纂者的编辑思想。李瑞钟在《凡例》中说,雍正二年(1724)由知县孔毓玑修辑的《常山县志》纲总有序,目有小序;而嘉庆十八年(1813)由知县事陈珄修辑的《常山县志》,目与纲混。故选择仿孔《志》修辑新县志,纲和目下分别都赋序。这样十二个分志,目统于纲下,依类分载,一目了然。本志书卷首设图说部分,详尽地描绘了当时常山县总图、缰时图、城池图、县治图、学宫图、书院图、城隍庙图、石门佳气等十大风景名胜图,甚至卷三十一的礼器也以图示,并附舞谱、乐章。因此,图绘成为该志书的一大特点。李瑞钟还将学校单列一卷,体现对教育的重视。

 

光绪十二年为此志写序的在任尽先补用道知衢州府事、前京畿道监察御史刘国光说,三衢据浙之上游,因此修郡志之事不敢落后于他郡。随即函告五属,集贤士大夫,询谋而荟萃之。他没想到,常山的李瑞钟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新修常山县志的工作,因此特地为其赋序。此外,本志还附十二篇原序,分别是傅良言、王尚廉、詹莱为明万历《常山县志》写的序;王明道为顺治《常山县志》写的序;杨溁为康熙《常山县志》写的序;靳树德、孔毓玑、李国祥为雍正《常山县志》写的序,以及富忠阿、那英、李文熊、陈珄为嘉庆《常山县志》写的序。

 

为此志写序的(光绪十二年)二品荫生花翎三品衔分巡金衢严道兼管水利事联绶认为,由李瑞钟修辑的《常山县志》凡沿革兴废、醇浇利弊、姓氏年月、艺文碑记等,都书写得非常详实。常山为两浙门户,自古以来用兵者大多由此出,如今时局艰难不安全,常山扼塞据要,有守土职责。李瑞钟能在这个时候抽出时间来修志,留心时务,细心观察山川地理结构,考察道路滩涂以及一些重要地点,绘制成图并一一记载下来,不负自己的为官之责和百姓的厚望。

 

 

光绪《常山县志》中的《凡例》明确指出该版本与之前雍正版本以及嘉庆版本的不同点,特别标注增补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读者或查阅资料者对该志书的特点以及大致体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便于查找相关内容。

 

附此志凡例:

 

一、纲目分明,方有提挈。孔《志》纲有总序,目有小序。陈《志》目与纲混。兹仿照孔《志》,纲、目各系以序。纲凡十二,目统于纲,依类分载,庶一览了然。

 

二、分野,天官家言,固多浮泛,要当撮举大要。立为图说,冠诸疆域各图之首,以备一格。

 

三、田赋,前志核算未清,悉依《赋役全书》更正。

 

四、旧志阙者,稍增之。地舆,增星野、兵燹。建置,增道路。职官,增循政。人物,增理学。列女,分节孝、节烈、贤母,而以烈女、贞女、孝女、孝妇附。征辟统于选举。封爵附于职官。职官以名宦冠,人物以乡贤冠,先所重也。食货先于学校,养而后教也。书目改经籍,冠于艺文,尊经史也。

 

五、旧志名宦有传,乡贤无传,今补之。其无事迹可考者,仍书其名以待补。

 

六、乡贤、名宦,已载前志者,悉仍其旧。其陈《志》以后须是题请,业蒙俞允,方准入传,以昭郑重。

 

七、陈《志》寓贤与人籍混载,今改流寓为寓贤,人籍附后。

 

八、列女附仙释后,此志家通弊。孔《志》以维孝义之后,识见高出寻常万万。第列女名数、事迹甚繁,不若另立一门,于法尤密。

 

九、书有图说,如人有眉目。有图无说,眉目不分。今图各系说,以便详览。内增星野、书院二图,其他祭器、乐器,分载各门。

 

十、孔《志》参考者为球川徐蛰庵文孙景彦烈,访辑者为詹元殡、郑世球、詹锡嘏诸君之力居多。陈《志》考订者为学博张惺哉巽、傅觉轩廷机,俱见陈《志》凡例。此次分纂诸君,悉载姓氏目录,不赘此中。

 

十一、旧志失考者甚多,如邵佐周系康节长子;伯温八世孙讹称四世;伯温长子溥讹称次子浦;金辉、金玉铉,皆举经明行修,讹称举乡闱,今悉改正。又陈《志》载,徐襄愍靖康元年殉难。按:是时,二帝未北狩,高宗未立,陈东、欧阳澈亦未死,则邀金归路之语与二帝两生之句,何自而传?今依古墓碑及徐氏旧谱改正。其余错乱,不可枚举,悉为改正。

 

十二、陈《志》在局诸君祖若父侭有可传,当时仿照参藩詹公避嫌不载之例,仅识其名于凡例。如姚士宏、徐橚、詹兆麟、汪文隆、璩之璧、汪度、徐瑞龙、徐淮、詹志元、袁应春、詹星文诸公,其有事迹者,今悉补入各传;其无事迹,仅传文辞数篇者,录入《艺文》。其事迹、文辞俱无可考者,仍识其名于此。此次采访,得之舆论,允协乡评,不拘旧例。若再仍前不录,必至淹没不传,久且真伪不辨,百弊丛生。

 

十三、艺文首经籍,次文集,次诗赋。不录诰命,重朝章,以别乎宗谱也;不录行述,昭公义,以别乎家传也;不录诗余,严文律,以别乎曲谱也。

 

 

常山是全省率先完成二轮志书修编的县之一, 并于2007年启动了旧志的抢救保护工作。早在2005年,为保护乡邦文献,衢州市委、市政府决心抢救一批古代方志,专门委托市政协编纂《衢州历史文献集成》方志专辑。从各县市(区)遴选较珍贵的古代方志,依照旧刻本乃至原稿、抄本中整理而出,比照各种版本,辨认文字、订正错误、补充脱漏空白,采用横排形式,并将繁体字改成简化字,方便当今读者阅读、查询和研究,以更好地传播志书。200510月,这项工作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在编纂上以分类合理、收录精要、史料版本并重为原则,要求收录的文献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每一类资料尽可能选择精品,相同文献注重版本质量。而光绪《常山县志》正符合此类要求,有幸被收录至《衢州历史文献集成》方志专辑,该文献集成已于2009年正式出版。

 

近年来,常山县多次利用光绪《常山县志》开展档案文化研究工作,陆续出版了《常山历史文化丛书(九册)》《一本书读懂常山人文》《古代名人与常山》《常山档案集萃》《清风一脉系乡愁》等书籍。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清李瑞钟等纂修浙江《常山县志》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民国余绍宋撰浙江《龙游县志》四十二卷于民国十四年(1925)编成         清孔毓玑辑浙江《常山县志》十二卷于清雍正二年(1724)刊印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