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毕小芳博士学位论文《粤北明清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指导教师程建军)摘要

2016年9月11日 暂无评论
2016年9月11日:

20169华南理工大学毕小芳博士学位论文《粤北明清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指导教师程建军)摘要

QQ截图20220930093912.jpg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体系,从古至今,已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其营建集中了人们的智慧和当时当地的财力、物力,是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的集中代表。粤北地处广东与岭北的交界地带,尤其是韶关地区,自古就是往来入粤的主要通道所在。在张九龄重新开通大庾岭道之后,南雄的梅关古道成为南北货物往来的交通要道。同时,在唐末、南宋末年、明末清初战乱之际,梅关古道也是北方南迁移民的主要入粤途经,移民带来了文化、技术上的融合,粤北地区木构建筑表现了粤北地区的地域时代特征。是一地建筑之精华。

论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勘察测绘大量古建筑实例,首先梳理了粤北地区明清时期传统木构建筑的构架类型分类,粤北传统建筑木构架分为殿堂式和厅堂式,厅堂式又细分为16 种构架类型,构架的地域特征较明显,并对各类型的分布及时代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其次,对粤北古代木构建筑的空间比例、尺度规律、构造技术、营造技术、建构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技术工艺等各方面因素作用下的建构方式的规律,并进一步探究隐藏在粤北古代木构架纷繁复杂形态背后的内在发展规律与发展源流。在粤北地区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从移民文化的角度入手,以粤北地区浈江段流域为例,探讨了粤北地区木构技艺沿水路流域的传承和变化。

再次,对粤北地区传统大木匠师进行寻访,记录和分析其施工技艺与设计经验,为传统工艺的研究积累原始资料及研究分析,为粤北地区建筑遗产的保护、保修与保管提供资料参考和理论依据。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的区域、对象、时间范畴,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基于调研实例的基础上,对建筑构架的类型和分布展开分析;第三章探讨粤北地区殿堂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尺度特征及构架设计规律;第四章探讨粤北厅堂建筑的三种主要类型:桐柱重檩抬梁构架、瓜柱抬梁构架、天门式民居构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厅堂的总体功能、布局、空间、尺度特征及构架设计规律,推演出厅堂的构架空间模型;第五章讨论粤北地区传统建筑的构件特征,并对主要构件进行了断代研究;第六章探寻粤北地区传统建筑的营造意匠和建造技艺的源流。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6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毕小芳博士学位论文《粤北明清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指导教师程建军)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赣州市人民政府2007年9月11日公布赣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