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上海大学刘洋博士学位论文《语言、饮食与文化认同——以上海客家人为例》(指导教师巫达)摘要

2015年5月1日 暂无评论
2015年5月1日:

20155上海大学刘洋博士学位论文《语言、饮食与文化认同——以上海客家人为例指导教师巫达摘要

QQ截图20221008090253.jpg

  

 

“客家”是华南主要的汉族族群之一,主体是历史上因为战乱等原因不断南迁的中原汉人。他们的文化经过不断的对抗和融合,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汉族族群文化的显著特征。上海客家人主要来自于广东,在上海的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中国解放后,迁移到上海的客家人越来越多。与在广东、福建、江西和香港的客家人不同,上海的客家人呈现出分散性的特点。远离家乡、没有固定的居住社区、在平时的生活中交集少之又少的上海客家人,他们对本族群的文化认同还存在吗?如果存在,维持这种文化认同的动力是什么?上海的多样性文化对他们的文化认同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客家人的个案研究来探讨这个问题,并且找到答案。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对象上海客家人进入上海的时间和原因,通过这一背景知识的梳理,可以看出客家文化对这些不同时期来到上海客家人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决定了他们对待客家文化的态度。早期因为求学和支援上海经济建设来到上海的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在上海出生长大的客家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的客家移民对客家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上海客家人联系纽带的上海客家联谊会,也是在这些早期客家移民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上海客家联谊会在上海客家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上海客家人互动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的切入点选择的是语言和饮食两个领域,这也是客家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方面。上海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上海客家人在语言和饮食两个方面对文化认同的选择表明,分散性的特点不仅没有使文化认同消失,反而加强了上海客家人的对客家文化的认同。具有多样性特点的上海文化对客家文化认同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在语言和饮食两个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作为移民的上海客家人为了更好的适应大都市的生活,对自己拥有的客家传统文化做出了一些调整,在文化认同方面做出了一些让步。这也是客家文化认同在上海得以维系的一个原因。另外两个原因是家庭中女性角色的重要影响和经济生活中的合作。上海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是族群内心情感和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5年5月上海大学刘洋博士学位论文《语言、饮食与文化认同——以上海客家人为例》(指导教师巫达)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6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韩毅勇博士学位论文《民主与民族:陈鼓应与台湾1970年代的社会运动硏究》(指导教师何卓恩)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