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耿西静硕士学位论文《客家擂茶的起源、价值与传承研宄一一以广西贺州客家为例》(指导教师刘道超)摘要

2012年4月1日 暂无评论
2012年4月1日:

20124广西师范大学耿西静硕士学位论文《客家擂茶的起源、价值与传承研宄一一以广西贺州客家为例》(指导教师刘道超)摘要

3.jpg 

摘要

 

擂茶是客家饮食文化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这种独特的饮茶习俗在很多地区的客家人中间一直得以较好的保留,而在其他族群鲜有发现。擂茶是一种古老饮茶方式的遗留,拥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作为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饮食习俗它确实是传统的,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现代人来说,它在养生、经济、文化等方面亦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综观保留擂茶习俗的各个客家区域,擂茶的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它在许多区域的传承力越来越弱甚至出现断裂,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颈。本文将按照擂茶的历史源流、社会价值、现代传承问题的思路来进行,不仅要理清擂茶习俗的历史脉络,发掘擂茶习俗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希望以笔者田野调査地广西贺州为典型例证,并结合其他保留擂茶区域的现状,来阐述擂茶习俗传承中所遭遇的问题,进而深入发掘原因并提出粗浅的建议,以求擂茶习俗受到重视和保护,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本文主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简单介绍擂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然后追溯擂茶习俗的历史源流,按照各朝代顺序阐述了擂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第二部分概括介绍一下客家和湖南土家、苗族等少数民族擂茶的异同,再说明客家擂茶的特征,并简单分析擂茶能够在客家人中保留下来的原因;第三部分概述客家区域擂茶习俗的保留状况,引出田野调查地广西贺州的擂茶现状;第四部分仍然以贺州和其他区域为例,阐述擂茶的养生、文化和经济价值;第五部分以贺州为例,简单介绍擂茶习俗在此区域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第六部分是由擂茶习俗引起的有关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点思考,并将擂茶习俗的传承和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结合起来;第七部分即文章的结语。

擂茶习俗拥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养生、经济等价值,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保留擂茶习俗的各区域、各时代的共同之处,虽然在现今社会的发展中,各地出现了看似多种多样的擂茶传承问题,但整体而言,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主观、客观原因。笔者田野调查地广西贺州,其擂茶传承的现状绝对不是个例,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传承力变弱也是各个擂茶习俗保留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碍于学识尚浅,笔者所分析的原因、所提出的对策是粗浅的,不可能解决所有不同地方的实际问题,只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从而各抒己见,为擂茶习俗也为类似传统饮食习俗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1.jpg

2.jpg 

参考阅读:

 

擂茶简介

擂茶是一种按照制作工艺来命名的饮食,它是客家人普遍使用的名称,但同时也因不同地域和不同风味有着多样的俗名,如广东陆丰客家称其为咸茶、擂咸茶,相距不远的海丰客家则称其为油麻茶或炒米茶,福建客家称茶米,而在湖南有些人称之为秦人擂茶。擂茶,简单来说,就是把茶和芝麻、花生等配料放进擂钵里擂成细末冲沸水而成。擂茶主要分擂茶粥、擂茶饭、纯擂茶三种,这些名字主要是根据配料的不同而定的。例如,擂茶粥是将煮好的米粥放入刚擂好的茶中,茶与粥充分混合,味道清新,喝起来很爽口;茶饭是将熟米饭(一般是剩饭)倒入冲好的擂茶,与茶粥不同,它茶、饭分离,既可解渴,又可饱腹;纯擂茶也称为细末茶,是将茶叶、芝麻等一起擂成细末开水冲泡而成,不再加其他配料。看似形式不同,但实际性质一样,即都是以擂成末状的茶叶为主制成的饮食。

擂茶在中国南方很多客家聚居地均有分布,虽然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但总体上看来,其制法还是具有一致性的,如制作擂茶的用具是擂棍和擂钵。前者取一根粗的樟树、枫树、油茶等可食杂木,长约二、三尺,整根擂棍要打磨光滑,下端刨圆以便于擂转;后者是用内壁布满福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根据时令加些青草药。制作擂茶时,一般采用坐姿操作,一手扶棍,一手紧握擂棍,用双腿夹住擂钵,用手腕的力沿擂钵内壁成圆形迅速擂转,直到把原料擂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撒些碎葱或米花,便成为日常的饮料。擂茶不排斥任何佐料,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可荤可素,可粗可精,豆类、花生、粉丝、干果之类的素食应先煮熟,连水冲入;香菇、竹笋等香料和肉类应另行炒熟再加;芝麻、米花则可直接撒入茶中,将其搅匀,即成佳品,这样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口味独特。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2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耿西静硕士学位论文《客家擂茶的起源、价值与传承研宄一一以广西贺州客家为例》(指导教师刘道超)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3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莫艺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客家道公群体研究一一以博白县凤山镇为例》(指导教师刘道超)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