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陕西师范大学贾李娟硕士学位论文《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考察》(指导教师白玉林)摘要

2006年4月1日 暂无评论
2006年4月1日:

2006年4陕西师范大学贾李娟硕士学位论文《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考察》(指导教师白玉林)摘要

1.jpg 

摘要

与现代汉语相比,上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不仅系统庞大,数量多,而且用法也很复杂。因此,在古汉语语法研究中,人称代词的研究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第三人称代词的问题,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几乎所有的语法著作和古汉语教材都会提出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著文对此进行研究。但是,对于上古汉语中有没有第三人称代词,有哪些,它们的用法如何等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各家的看法都不尽相同。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作一个较全面的考察,希望通过这一工作,可以促进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古汉语代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本文主要以争议较大的“其”、“之”、“厥”、“彼”等代词为具体的考察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频数统计和共时描写的方法,通过认真细致的语料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材料的来源,主要是对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是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认定。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我们发现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的判断依据和标准。所以,我们以第三人称代词在语法功能和称代对象方面的普遍特点为判断依据,以“其”、“之”、“彼”、“厥”、“夫”等代词在上古典籍中作为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数为标准,二者相结合,最后确定了上古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

第三部分是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阐释。主要从句法功能和称代对象两个方面对“之”、“其”、“彼”、“厥”四个代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较详细的描写。通过共时的、静态的描写分析,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上古时期第三人称代词的具体使用情况。

通过我们的考察,最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上古汉语中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第三人称代词系统,其代词主要有“之”、“其”、“彼”、“厥”四个。虽然它们最初以指示代词用法为主,但是到了上古中后期,其人称代词的用法已经占了很大的比重,成了它们最重要的语法功能之一。所以,我们认为“之”、“其”、“彼”、“厥”在上古时期已经基本完成了向第三人称代词的转化,可以称为第三人称代词。

第二,就其句法功能来讲,第三人称代词“之”主要是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作双宾语中的间接宾语和兼语式中的兼语;“之”偶尔也可以用作定语,用法相当于领格的“其”。第三人称代词“其”主要是作定语,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有领属关系;“其”还可以作主语,主要是作主谓结构中的小主语,问或作句子的主语。第三人称代词“彼”主要是作句子的主语,有时候用作宾语,偶尔也可以作定语。代词“厥”主要在上古早期使用,《诗经》之后,就逐渐被代词“其”所取代,很少再用到了。由此可见,“之”、“其”、“彼”、“厥”等代词在表达第三身范畴的时候,有格位上的区别,分工较为明显。大体上讲就是“之”主要做宾语,“其”(厥)主要作定语,“彼”主要做主语。当然,每个代词都还有其他的用法,不过,这并不影响它们的主要功能。

第三,就称代对象而言,“之”和“其(厥)”既可以称代人,也可以称代事物,或者时、地、国家等,其称代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称代第三人称,偶尔可以称代说话者自己或对方。“彼”大都用来称代第三人称,以代人为主。这些第三人称代词都没有数的区别,既可以称代单数,也可以称代复数。

由此看来,虽然“之”、“其(厥)”、“彼”等代词没有一个像“他”那样功能完备,都不能够独立、自如地承担第三人称代词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同时保有指示代词的功能,但是,我们看到,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它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综合体现,同样可以自如完整地表达第三人称范畴,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第三人称代词系统。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6年4月陕西师范大学贾李娟硕士学位论文《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考察》(指导教师白玉林)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07年4月1日贵州大学王军硕士学位论文《<搜神记>“有”字句研究》(指导教师袁本良)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