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
广元在夏代为胤国治地,周代为苴国治地。当时苴国与四川境内的巴国(治地重庆一带)、蜀国(治地成都一带)成“三足鼎立”之势。
周慎靓王六年(前316年),秦国灭蜀吞苴,改蜀地置蜀郡。苴都吐费城废,置葭萌县(县治今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隶属秦国蜀郡。
秦代(前221年-前207年),县名未变。
两汉(前206年-220年),县名沿袭未变。
蜀汉(221年-263年),刘备改为汉寿县。
西晋(266年-316年),改为晋寿县。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析县境北置兴安县(治今利州区),又置晋寿郡,改晋寿县为益昌县,郡、县同治今昭化镇。
南北朝(420年-589年)时,南齐明帝永泰元年(498年)在 兴安县置东晋寿郡。北魏又改为西益州。梁改为黎州。西魏改为利州,并置利州总管府。北周沿袭未变。
隋(581年-618年)改兴安县为绵谷县。改利州为义城郡,仍置总管府。
唐代(618年-907年),复改义城郡为利州。辖利、龙、始、蓬、静、沙六州;继升为都督府,辖利、隆、始、静、西、龙六州。
五代(907年-960年)基本沿袭唐制。今广元老城区为县、州府、军治地。
宋代(960年-1279年),绵谷县治初为利州益川郡、昭武军治地继为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宁武军节度。
元代(1271年-1368年),初在绵谷县置都元帅府,继从京兆(今咸阳)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于利州。至元时,取《易经)“大哉乾元”与元朝德威广播,疆土广大之意,改绵谷县为广元县,改利州路为广元路,辖绵谷(广元)、昭化两县,保宁一府,剑、龙、巴、沔四州。后升广元县为广元府。
明代(1368年-1644年),初为广元府,继改为州,再降为县。
清代(1644年-1912年)、民国(1912年-1949年)皆沿明制。
1949年12月14日、15日,广元、昭化解放。
1950年3月在广元城区设立剑阁专员公署与地委,辖昭化、广元、剑阁、青川、平武、北川、江油、旺苍、苍溪、阆中10县。
1959年3月,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
1985年2月8日,国务院以“国函198520号”文件批准撤销原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以原广元县行政区域为广元市行政区域,设立广元市市中区,并将原绵阳地区的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划归广元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