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中央民族大学熊南京博士学位论文《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指导教师曾思奇)摘要

2007年4月 暂无评论
2007年4月:

2007年4月中央民族大学熊南京博士学位论文《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指导教师曾思奇)摘要

 QQ截图20200320163735.jpg

摘要:

本论文以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台湾语言政策的背景、内容、性质及其演变经过。

日本在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造成了台湾本土语言地位下跌,萎缩为家庭内部语言,日语反倒成了通用语言。光复后台湾发动一次大规模持久的国语运动来清除日语的影响,重新恢复了本土语言的活力并且以北京话作为新的共同语。这次国语推行运动是语言规划史上较为成功的范例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台湾的语言政策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推广乡土语言的政策及其实践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关注。这些政策对台湾人的语言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利弊众说纷纭,但是,我们已经看到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把语言政策作为制造不和谐声音的政治斗争工具。我们确有必要全面地、客观地重新审视二战以来台湾的语言政策。

从学术上来讲,本文的选题意义也十分重大,对台湾语言政策进行个案研究可以丰富与检验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理论。在实践上,本研究的意义更为明显。台湾的国语运动对我国的推普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台湾对濒危语言进行保护的措施与策略值得借鉴。从学理上洞析台湾当局现行语言政策的本质有利于对台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本研究从文献出发,梳理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的演变,注重探寻语言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探讨政策转变的具体原因。

本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本文把二战以来台湾的语言政策划分为国语推行(19451992)和乡土语言教育(19932006)两个时期,国语推行又分为四个阶段,即光复初期(19451948),全面推行时期(19491965),严厉推行时期(19661986),稳步推行时期(19871992)。本文梳理了台湾光复以来语言生态的演变。论文分析比较不同历史阶段台湾各个族群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清楚地显示国语推行运动的绩效,再现国语逐渐普及的动态过程。本文对二战后台湾重要的语言政策做了总的评价,对国语运动、乡土语言政策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具体语言政策以及具体的推行措施和手段也有一些个人的见解。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意义及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阐述光复以前台湾的语言政策和语言状况,依次介绍荷西、明郑、清朝和日据时期语言政策,目的是让读者对台湾语言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三章介绍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的历史背景。首先介绍战后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概况。其次分析台湾的族群、语言及其地理分布。最后分析国语推行的背景以及乡土语言教育兴起的原因。

第四章是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的历史发展。本章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全面论述国语推行各个阶段的政策、内容和措施,探讨国语推行的效果,分析国语普及的原因。二是具体阐述乡土语言教育时期的各项政策。

第五章主要研究二战后台湾语言生态的演变过程。论述汉人和原住民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状况及其演变过程。分析地区、情境语言状况并探讨其历时演变。

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乡土语言教育政策。本章叙述乡土语言教育政策出台的经过、具体内容和措施手段,讲述乡土语言的本体规划,重点论述原住民族语言能力认证制度。

第七章全面地评价二战后台湾各种重要的语言政策。

 

关键词:台湾; 语言政策; 语言生态; 原住民(); 闽南人(); 客家人();

 

导师:曾思奇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7年4月中央民族大学熊南京博士学位论文《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指导教师曾思奇)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孟万春博士论文《商洛方言语音研究》摘要         2006年上海师范大学王福昌博士论文《生态·社会·共同体--明清以来闽粤赣三边地区生态与社会的互动研究》摘要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