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郭焕宇博士论文《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比较研究》摘要
摘要:
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是广东传统民居文化乃至中国近代侨乡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生动展示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古今中西之争”文化背景下的侨乡文化演进图景。侨汇、侨房、侨眷是侨乡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形成侨乡民居文化的主要因素。本文借鉴文化地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以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为研究对象,划分出广府侨乡民居文化区,潮汕侨乡民居文化区和客家侨乡民居文化区,并就此展开比较研究。
本文以建筑史学和建筑美学为理论基础,借鉴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及方法,通过田野调查获取案例素材,以交叉综合的理论研究方法,搭建研究框架,揭示基于侨乡独特的侨汇经济、社会结构、人文品格而形成的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探索近代时期的广东侨乡地区中经济、社会、人文动因要素与民居建筑文化活动之间复杂多变的互动关系。
首先,近代广东侨乡侨汇经济是广大华侨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从根本上改变了侨乡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近代广东侨乡的建设发展进程。
近代广东侨乡的侨汇流向表征了侨乡聚落的分布情况。对应于侨汇资金汇兑网络结构,侨汇流向表现为近交通、近港口、近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而言,广府侨乡因商业联系而形成墟镇-乡村高度集成、集中分布的村镇组团,潮汕侨乡因传统村落扩张形成大型的聚落组团,客家侨乡因地形限制而导致侨乡聚落分散性地分布。在时间维度上,侨汇经济起伏波动,导致广东侨乡民居及聚落建设经历了初兴发展期、繁荣全盛期、低潮衰落期三个发展阶段,而区域性的经济条件差异使得广府、潮汕、客家民系侨乡在各阶段建设规模有所不同。在具体的侨汇资金利用及民居建设模式方面,潮汕和客家侨乡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独资建设模式作用突出,广府侨乡则以联合个人集资、合股经营的合资建设模式为主导实现聚落发展。
其次,近代广东侨乡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必然导致生活居住需求变化,促使侨乡民居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功能演化。
从近代广东侨乡的社会结构体系分析,侨乡多重社会关系网络扩张,导致侨乡聚落空间结构日趋复杂化,各类新式建筑,成为聚落内、外的空间结点,令聚落生活重心和聚落空间格局重心发生变化。从侨乡社会结构层次分析,侨乡村落宗族结构加速析分,侨乡民居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功能随之演化。相比而言,广府侨乡形成邻里街坊式格局,潮汕侨乡则由传统的单一格局,演化为多向度发展格局,客家侨乡聚落的析居现象加快,在整体延续宗族关系的同时,局部形成侨房组团的聚居格局。从近代广东侨乡的社会结构要素分析,华侨家庭的类型、结构、社会功能的变化,导致侨乡民居功能演化,在广府、潮汕、客家侨乡三地则表现相殊,特色各异。
再者,近代广东侨乡人文品格的形成,经历了侨乡本土传统文化与海外华侨文化的接触、碰撞、交流与融合过程,促进了侨乡民居形态演化,塑造了侨乡民居丰富多样的审美文化特征。
近代广东侨乡民居,受侨居地建筑文化影响,在材料技术的革新改进、建筑符号的诠释运用、空间形态的渐进发展以及装饰语言的中外结合等方面,呈趋同演化的趋势。而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层次及程度差异,导致广府、潮汕、客家侨乡民居形态演化方式各异。广府侨乡以“合流式”,实现了中外建筑文化的创新性实质融合;潮汕侨乡则以“吸纳式”,通过本土文化吸纳外来文化,实现整合性的有限融合;客家侨乡的“嵌入式”,表现为对外来建筑语言尝试性的借鉴融合。在民系文化格局下,侨乡文化精神的多样性,塑造了近代广东侨乡民居丰富多样的审美文化特征。广府民系开放精神下的侨乡民居表现为世俗化、商品化和个性化的特征;潮汕民系双重性格下的侨乡民居体现出博采众长与复古更化、尊儒崇礼与重商炫富、宏大叙事与精益求精并存的特征;客家民系崇古心态下的侨乡民居显示出回归乡土、宗族崇拜,光宗耀祖、垂裕后昆,进退两宜、尝试创新的特征。
关键词:近代广东侨乡民居; 侨汇经济; 社会结构; 人文品格; 民系比较;
导师:唐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