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钻研不止——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专家罗美珍研究员(林清书)

kjtadmin 04-27 发现客家 暂无评论

生命不息 钻研不止

——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专家罗美珍研究员

 

林清书

QQ截图20230428081743.jpg

罗美珍

最早认识罗美珍老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龙岩师专在李逢蕊校长的领导下,开启客家研究的征程,在胡文虎、客家源流、客家方言、客家经济等方面都走在开创性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李校长的邀请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专家饶长溶、罗美珍和黄雪贞教授,回到家乡,商讨首届客家方言研讨会的筹备工作,拟写《客家话通用词典》的编撰计划。在他们的努力之下,首届客家方言研讨会于1993年冬天在龙岩成功召开。至今年4月在广东省河源市召开的第十五届研讨会,正好30年,89岁高龄的罗老师照常提交了会议论文。

 

罗美珍老师1934年出生于苏州。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回到祖籍地长汀。在长汀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52-1956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1956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曾兼任《民族语文》杂志社副主编。主要从事我国少数民族(傣族、苗族)语言、文字研究,晚年从事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研究。其中,《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问题研究》1993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侗——泰语族系属问题研究》《论族群互动中的语言接触》《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等,都是罗老师的代表作。在描写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等多个领域都发表了论著。参编《辞海》民族卷和《当代中国》丛书民族卷。翻译西方有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论著。与邓晓华教授合著《客家方言》,与饶长溶、林立芳教授一起主编《客家话通用词典》,与罗滔、林清书合著《闽西客家方言语词文化》。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客家方言研究方面有很高的声望。

未命名.jpg

罗美珍的部分著作

罗美珍老师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一直奋斗不止。她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我们奋力前行,她的学识、经验和智慧都是宝贵的财富。

 

罗美珍老师从大学时期就开始调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当年的少数民族地区如西双版纳,生活条件很艰苦,必须克服各种困难。调研经历后来写成《我这一生与少数民族的情结》一文,收入《伟大的起点——新中国民族大调查纪念文集》。此后,一直坚持完成国家语言文字研究规划要求完成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后来被安排到河南农村体验生活,干着粗活、重活,接受劳动人民再教育。数年后回到北京,继续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工作。此后,罗老师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工作。晚年克服身体上、生活上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研究写作,发表大量科研成果,坚持培养后学。201010月在北京举办第九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均亲力亲为,令人感动。她乐观、坚强,坚持理想、不断奋斗,激励着一大批年轻学者。

 

在指导年青一代的学术研究工作中,罗老师总是耐心细致,非常热情。2004年,本人的小书《武平方言研究》即将出版,想请老师写个序言。老师说,她很少给别人的专著写序,为了鼓励年轻人对学术的追求,一定会写的。在序言中,她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给予肯定,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

 

罗老师对家乡的《龙岩学院学报》非常支持,经常惠赐大作,涉及民族语言、汉语普通话和客家方言研究,如80岁以来发表的《关于畲族所说语言的定性和命名问题的思考》《划分客家方言之我见》《福建长汀客家话的特点》等。还特意为学报题词,提升了学报的影响力。

 

罗美珍老师非常热爱家乡,每次回来,都非常珍惜亲情和友情,尽可能看望大家。她的一位老友,已经在医院住院,只能卧床。罗老师坚持去住院病房看望。她说,自己已经80多岁了,回老家一趟不容易,想要见面的人一定要见一见才不会遗憾。

 

罗老师对待工作和生活,从来都是严于律己、乐观向上。对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常赞叹不已。她说:“我这辈人的晚年赶上了新时代,不能再继续为人民做出奉献,却享受国家和人民给予的物质、精神、医疗供应。这就是幸福!感谢党!”

 

罗老师为人处世的态度,做学问的思维方法和理论造诣,对理想的坚守,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影响了身边很多人。正因为这样,在语言学界,在客家研究队伍中,在她的亲友当中,大家对她都非常敬重。

 

(林清书  供稿

 

参考阅读:

客家话·唐宋音网 方言顾问林清书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生命不息 钻研不止——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专家罗美珍研究员(林清书)》

喜欢( ) 发布评论

分享到:

罗永铕:让指纹“开口说话”,从指纹窥见33年沉寂真相!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