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客家学者陈运栋《客家人》摘录——人文荟萃

kjtadmin 03-08 发现客家 暂无评论

台湾著名客家学者陈运栋《客家人》摘录——人文荟萃

QQ截图20220308091154.jpg 

客家人既然是中华民族的主流,那么,从古到今,杰出的人才当然是数不胜数。不过,我们必须有一个认识,那就是所谓的客家民系是成立于唐代,在这以前,有些人虽然说的是客家话,但并不晓得本身是客家人,至于年代久远的,则根本无资料可寻。唐代的郭子仪、张九龄;宋代的朱熹、欧阳修、文天祥;明代的王守仁、袁崇焕,清代的何如璋、黄遵宪;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推翻清朝统治的国父孙中山先生;清末炸孚琦的志士温生才,在台湾前后起义的唐景崧、刘永福、丘逢甲、罗福星;抗战时期七十二行仓库死守抗敌的谢晋元等,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物,据考证结果,他们都是客家人。

由于客家人都具有刻苦耐劳、负责、刚强、热情等特性,所以在工作上常占优势;因为能忍辱负重,故能在任何地方繁衍。所以客家人在外地脱颖而出,成为领袖人物的不在少数。例如统一北婆罗洲而为“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大唐总长”的罗芳伯;称王于暹罗的郑昭;首先建国马来西亚的叶来;原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千里达总督何才,圭亚那前总统张亚瑟,美国夏威夷州副州长吴达和,牙买加国会议员爵士陈英豪,马来西亚驻美大使翁毓麟、国会议员沙巴洲首席部长杨斯,以及莫里斯内政部长朱梅麟等。

民国以来,除一代人杰国父孙中山先生外,党国元老胡汉民,李烈钧、廖仲恺、邓铿、邹鲁;故陈济棠将军,故罗卓英将军,故邹洪将军,故陈大庆将军,故罗列将军;黄慕松、曾养甫、孙科、胡文虎以及北伐、抗战、剿匪卓著功绩的著名将领如薛岳将军、张发奎将军、余汉谋将军、范汉杰将军、黄镇球将军、欧震将军、罗友伦将军、赖名汤将军、王升将军、刘炜将军、郭恩汉将军等都是属于客家人当中的一时风流人物。

据张奋前先生的研究,客家人文的中心,每随时代的变迁而异其地域。他说:“赵宋一代,当以汀州八属及韶州各属为其代表,知名人物,如长汀邹应龙、杨方、宁化雷观等,皆足以代表客家一部分精神。朱明一代,则以惠汀各属及赣南各客家住地,以及潮州的大埔为人文的中心;即就晚明各忠逸文人而论,如宁化李世熊、雷羽上;上杭刘坊,宁都易堂三魏;永安钟丁先;大埔杨开、王兴、郭辅畿,皆是以表现客家固有的种族思想。降及清代,客家的文物中心,渐由汀韶惠各州,而移于嘉应州及大埔二地,惟其他各地的客家,亦多翘然特出的英杰,其学问事功,皆足代表客家一部分精神,如长汀伊秉绶,丰顺丁日昌,义宁陈宝箴,便是其例。有清一代,广东客家的科甲,虽以嘉应本州及大埔为最盛,然若以人口的多寡例之,则似以镇平、连平二县为首位。自清代以后,客家人文更加发达,其最显著者为广东花县英杰洪秀全后迁居广西金田,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在广西金田组织太平军,公开竖立义旗,及抗清朝。咸丰元年1851八月,攻克永安州,建立太平天国。其后纵横扫荡,于咸丰三年二月初十日1853319,便占领南京。虽然此次革命最后有如昙花一现地失败了,而民族主义的思想,却激起了后来辛亥革命的浪花。洪氏部将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亦为客家人,且皆为槃槃大才。而石氏尤善诗文,所作之诗,慷慨纵横,不可一世。其他如丘逢甲、廖仲恺、邓铿,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的地位,亦是不可忽视的。凡此皆为客家民族意识的表现,值得吾人特别注意。

另外,据嘉应州志的记载:“梅人之登进士第者,唐代有黄僚,宋代有古成之、古宗悦、蓝奎、古革、蔡若霖、蔡定夫、蔡蒙古等人。元代有陈兴、谢佑等两人。明代有罗惟政、张文宝、邱俊、谢荫、张纲、李士淳等人,李士淳且入翰林院为编修。清代有李象元、陈鹗荐等67人,其中李象元陈鹗荐、李端、李直、丘玖华、李逢亨、宋湘、王利亨、李黼平、黄仲容、廖渐逵、李载熙、李光彦、余显荣、温仲和、吴启贤、黄品璠等 17人,均入翰林院为检讨编修庶吉士;张纲、李淳登进士第。大埔县文风亦盛,宋张夔为徽宗重和元年举进士,官廉州,廉洁称南中第一,其子昌裔亦登进士,任象州,曾孙张雷亦登南宋宁宗嘉定进士。何崇儒曾随文天祥起兵勤王,天祥曾赠以诗。元代邑人赴科者绝少。明代唐王时期邑人杨开、黄扆均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黄扆出守赣州,有胆识,擢闽按察副使;杨开官湘阴,张献忠陷江阴,全家自沉死节。盛端明为弘治进士仕至部尚书,饶相登嘉靖进士,官江西按察副使,子与龄登万历进士,仕中书舍人。吴兴言登嘉靖进士,擢四川按察副使。明代举人33名,其中郭俨郭辅畿父子以明末举人办团练.谋勒王抗盗失败临刑辅畿赋百首闺怨,其壮烈诚足多者。清代人物何如璋为同治进士点翰林,任第一任驻日公使转任船政大臣,以参与清廷革新被废。清朝科甲大埔一县计有翰林15,进士42,举人257;可见文风之盛。”

客家人以文艺学术著述名世的,代有其人;依据郭寿华先生的研究,其足以称述的有下列数人:

1理学:宋代之朱熹乃客族著名学者,至明王守仁阳明更发扬光大,其宇宙观与人生观,皆以一元为出发。

2经训之学,亦极发达,惠阳、大埔、梅县三地学者,对经训之著作,即有32种,并有部分著作经阮元收入皇清经解中。

3史地:客族研究史地最湛深之学者。如宋代曲江余靖,明末宁化李世熊,清南康谢启昆,梅县吴兰修,大埔温丹铭,梅县黄遵宪等之著作,如《南汉纪》《南溪地理志》《宋史地理志补正》《日本国志》,省志,县志,均称不朽之作。

4语文学:如清连州廖文英之著《正字通》十二卷,嘉应温定澜著《韵学经纬》五卷,大埔张对墀著《韵学释同广义》六卷,余效班著《谐声表》十六卷、《说文经字考证》一卷;蕉岭温仲和、黄钊,对客族语言文学尤有研究。

5其他学术:龙川巫三祝之治天文学,梅县吴兰修著《朔闰表》多种,《算法统宗》《方程正负式》《星学入门》,尤难得。兴宁西河罗烈编汇之历书,兴宁陈德碧著通书,行销东南各省。

6文艺:清太平天国时代,发生一种形似俚语之通俗文章,为太平天国诸王所创作。清宋湘作诗主用《自家曲子》,黄遵宪为诗主《我手写我口》,均似歌谣,后滥觞为《客家山歌》,兴宁胡曦著《莺花海》一书,实为地方歌谣。丘逢甲所作诗,尤富民族革命精神。客家女子能诗文者,如大埔范留淑荑香之著《化碧集》,梅县叶碧华之著《古香阁集》均已刊行。近代学者如赖际熙,温丹铭先生之经史,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吴康先生之哲学著作,范錡先生之伦理学深龙先生之国际法,罗香林先生之文史,孙宕越先生之哲学,均为青年所钦佩。此外如梅县张资平之小说,李金发、林风眠之艺术,亦甚著时誉。

客家人生活在偏僻贫瘠地区,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文物丰盛,人才辈出的地区?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据张奋前先生研究的结果,是基于下列四种因素:

第一、客家人在自然环境的限制下,为了充实其生存竞争的能力,基本上是非常重视教育的,这不仅在目前如此,早在清朝时代,嘉应州地方就已遍地设有私塾,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居民必须受过几年的教育才能外出谋生。在乡间,一般人所敬仰的不是家资巨万的富翁,而是文质彬彬的名流学者。这与现代重视权势及财富的工商社会,是完全不相同的。在乡间的客家人,对文章书法泛称为“字墨”,凡是“字墨”较佳的人,只要品德不差,在乡村中必居较高地位。做父母的为了维护祖先声誉及使子女能在族中居于优越地位,对于子女教育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教育极为普及就成为必然趋势。辛亥革命以后,嘉应州一带文风益盛,新创各级学校,有如雨后春笋,盛极一时。在抗战时期,仅梅县一地,全县计有小学647所,学生近6万。高初中男女师范及职业学校亦有30余所,毕业生年逾数千人。大学则过去有嘉应大学,后有南华学院。“负笈国内大学,所在如鲫;游学东西二洋,如水赴壑”见嘉应州志。梅县为全国学校最多的一县,而且大部分学校都是私立,足见私人办学,已蔚成风气。兴宁、五华、平远、蕉岭等县,学校虽不如梅县之多,但为数亦甚可观,与大陆其他县相较,远超出一般水平之上。其他如民众教育馆,图书馆及公共体育场,亦普遍设立而且甚具规模。客家地区教育普及的原因,有赖于政府扶植者少,得力于民间自动倡导者多。

第二,客家在南洋各地经商的人很多,而他们乡土观念又重,赚了钱一定要设法汇回自己的家乡。家里有了钱,除了购置田产、建造房屋以外,没有其他事业可资经营,于是捐资与学便成为名实兼至的事情。所以只要有适当的人来倡导,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并不是困难的事。且有许多富有侨商,独资创设学校,而以自己名氏作为学校命名者。这也是客家人重视学术、崇拜学人之明证。

第三,客家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山多田少,且多贫瘠之地,他们虽多从事农业,而农业并不发达;因而不能完全依靠务农为生。成年男子,每多向外谋生发展。在清代以前,往南洋各地谋生者不少,民国以后,则多从事军政学界。客家人的一般观念,认为读书是谋生的必要途径,因为读书风气之盛,造就人才自然较多。尤其客家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占有相当地位,更激发他们读书向上的精神。所以客家人文发达,与其所处地理环境亦不无关系。

第四,客家人宗族观念浓厚,也是促进人文进步的重要因素。客家人对于所谓敬宗睦族、显亲扬名、光前裕后的思想极为普遍。这种家族思想浓厚的结果,做父母的莫不希望自己的子弟能按部就班地读书应试。这样一来,读书风气就更加浓厚了。不仅如此,客家各宗族,往往置有相当数目的学田,将田租收入拨为子弟读书的补助费用。至于要考上哪一级学校才能获得上述奖助则各地情形并不一致。有的地方到了读高中甚至读初中即能获得奖助,有的则要到大学阶段才能得到上述补助。通常有资产和田地的人家,如果子孙多了,要分家析产,也一定先拨出相当田地做学田,以作为奖助子孙读书应试的基本财产。

由于上述四种因素,粤东客家居住地区,不仅没有受到交通不便的束缚,相反地,正因为自然条件的不足,反而激励了他们奋勇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陈运栋:《客家人》,台湾,联亚出版社,1978。有删节。转引自谭元亨、詹天庠主编《客家文化大典》,汕头大学出版社,2014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台湾著名客家学者陈运栋《客家人》摘录——人文荟萃》

喜欢( ) 发布评论

分享到:

历史学家吴泽《建立客家学刍议》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谭元亨《客家文化史》(摘录)——世界视角与客家命题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