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包姓

kjtadmin 11-24 发现客家 暂无评论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

 QQ截图20211124092659.jpg

 

包姓来源有三:一是出自伏羲之后。据《路史》载“包牺(即伏羲)后,有包氏。”伏羲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包牺或包羲。二是出自申姓。《通志氏族略》云:“楚大夫申句胥后,以字为氏。”春秋时,禁国大夫禁昌句胥,封晶在申,故称申包胥,子孙以他的字为氏,故称包氏。三是出自鲍姓。《姓氏寻源>云:“丹阳包氏,其先秦山鲍氏也。避王莽乱,去鱼为包。”由鲍改包。
秦汉时期,申包胥的后裔,在上党郡(今山西省长子县西南)成为望族,因此,以上党为郡望此外还有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市)等。常用堂联有“秉政清廉第,执法严峻家”。宋朝包拯明朝包裕等包氏清官一代接一代,他们正直无私,不畏权贵,清正廉洁,执法严明,成为包姓的荣光。此外还有“芝堂映瑞,陈翰垂辉”等。堂号有河清堂、上党堂、丹阳堂、刚毅堂、孝肃堂等。

据上杭《包氏族谱所载:包十郎,号纯白,讳始仁。祖籍山西上党,先祖经数次南迁,后落籍于江西建昌府南城包家坊。南宋孝宗隆兴年间(1163-1164 年),任汀州府教谕,并代理上杭县知事。解职后,在上杭县汀江河畔的小陈坑(今属下都乡新寨村)定居,成为客家包氏入闽始祖。包纯白与夫人钟氏十娘慕原在汀江古渡口南蛇渡圩下首河岸,后因建棉花滩电站被征用1999 年春,由省内外族裔筹资迁葬于小陈坑村口的银子凹。包纯白生子七郎,七郎之子三九郎生五子:千一郎、千二郎、四八郎、四五郎和四三郎。千一郎从小陈坑迁庐丰乡黄坊下村,后又迁上村,为黄坊包氏之祖。千二郎守士小陈坑,裔孙有迁当地大塘面上及广东翁源、英德。四八郎和四五郎的嗣裔迁广东翁源、英德,四三郎裔孙迁广东兴宁、五华等地。庐丰黄坊包千一郎生五子:万一至万五郎,长子万一郎留守黄坊,次子万二郎迁永定县调吴,裔迁江西赣县。三子万三郎迁上杭县蓝溪觉坊。四子万四郎迁江西于都,裔迁广东英德。五子万五郎迁庐丰东溪(今庐丰乡丰济村)。句绅白裔孙除在闽西播迁外,还传至本省的建宁、漳浦、福州、厦门,广东,江西,四川等。
闽西客家包氏主要居住在永定县的凤城、仙师、西溪,上杭县的下都、蓝溪、庐丰、临城、临江,武平的中山、象洞,长汀县的大同、汀州、新桥、策武,连城县的四堡,宁化县的治平、曹坊等乡镇。《闽杭包氏族谱>载,包纯白 18 世孙含远任台湾都吏、庆隆任台湾千总,他们的部分后裔定居台湾,另外还有 20 世维新,21 世善元、赞元、泳元、盛银等迁徙台湾。

(辑自《闽西客家文化大典》,编者供稿,原作者钟巨藩,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包姓》

喜欢( ) 发布评论

分享到: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丘姓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庄姓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