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什邡撤县设市(县级)由德阳市代管
在古蜀开明王朝时期,什邡为蜀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核心地带,《旧志》称为“冉駹之虚,羌氐之窟”。
什邡建置,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什邡在她2200余年置县史上虽一直是一个僻地小邑,即使在一幅稍大一点的地图上也只是成都平原西北一隅傍依龙门山脉默然静处的悠悠古城。其间,列侯国87年,先后三次并入雒县、绵竹、广汉。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什邡置县。分封功臣,用张良计,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号肃侯,建元雍齿,在位九年。
汉惠帝三年,其子雍巨嗣位,号荒侯,改元巨鹿,在位三十八年。
汉景帝三年,其孙雍野嗣位,号中侯,改元侯野,在位九年。
汉景帝中元六年,其曾孙雍桓嗣位,号终侯,改元侯桓,在位三十一年,到武帝元鼎元年,因向皇朝筹献祭祀“酎金”不合格,有罪,被罢去封侯,撤除侯国。
国除后的什邡,从列侯国降为普通县,属益州广汉郡,县序列第二,设有“什邡长”、“什邡丞”、“什邡尉”等官职。
建国元年(9年),王莽代汉,国号“新”。改什邡县为美信县,经一十五年,新莽亡后,什邡复名。
宇文觉灭西魏建立北周(557年),更名方亭县。之后方亭县(今什邡市)与雒县合并,仍称雒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分雒县置什邡县。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于雒县置汉州,领雒、绵竹、德阳、什邡、金堂等5县。什邡属汉州。
五代前蜀时更名通汁县,历7年复名什邡。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置汉州德阳郡,领4县(含什邡县),隶属西川路。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改西川路为成都府路。南宋时,汉州德阳郡仍置,领县与北宋时相同。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复置汉州,领3县(含什邡县),属成都路。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汉州仍领三县(含什邡县),属成都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并入绵竹县,历3年复置。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汉州为散州(单州),不再辖县。什邡县属成都府。
1950年,设立川西行署区。什邡县属绵阳专区。
1953年,什邡县划归温江专区。
1960年,广汉、什邡合县,称广汉县。
1963年,析出复置什邡县,广汉、什邡分县。
1970年,温江专区改称温江地区,什邡县属温江地区。
1983年3月3日,温江地区撤销,什邡划归成都市。
1983年4月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同意德阳县关于筹建地级德阳市的申请报告,通知什邡县参加德阳建市筹备组。6月14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提交报告。8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地级德阳市,将时属成都的什邡和广汉二县划予德阳市代管。
1984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什邡县由成都市划归德阳市管辖。
1994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什邡县,设立什邡市(县级),以原什邡县的行政区域为什邡市的行政区域,由四川省政府委托德阳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