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厦门大学侯小英博士学位论文《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指导教师李如龙)摘要

2008年6月3日 暂无评论
2008年6月3日:

20086厦门大学侯小英博士学位论文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指导教师李如龙)摘要

1.jpg 

目前关于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其方言系属尚有争议,其真实面貌及与周边方言的关系还有待揭示。

本文选取六个代表点,对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的语音、词汇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语音方面,梳理本地话的声、韵、调历史层次,分析音类分合与演变过程,重点考察了非敷奉及晓匣母逢u为主元音读h的演变、影母和云以母存在零声母与浊擦音i(或z)和v对立的特点、臻摄合口与山摄一等白读相混的层次、浊上字分化的性质等问题;词汇方面,提取出一批本地话特征词及与周边客、粤、赣方言的关系词。这两方面的考察研究,都非常注重与周边方言的比较,以在比较中揭示本地话自身特征及与周边方言的关系、为本地话系属的判断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此同时,结合历史背景材料,对本地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探讨,并力图说明本地话与周边方言的历史和现实联系。

本文的研究表明:本地话语音、词汇的内部一致程度颇高,是个有机的整体;本地话有一批内部大体一致、外部不见或少见的方言特征词;两宋江西移民在本地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本地话与客、粤方言都存在紧密的历史和现实联系;从今天的语言面貌看,本地话应划入客方言的范围,并宜视为其中的一个独立次方言;本地话受粤语的影响很明显,特别是词汇方面,且以靠近粤语区的惠城、博罗等地表现突出,这主要是地缘关系和粤语的强势使然;本地话与赣方言语音接近、词汇差别较大,二者是同源异流的关系。

 

参考阅读:

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西江、北江、东江)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的桠髻钵,上游称寻邬水,在广东省的龙川县合河坝与安远水汇合后称东江,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广东省境,经龙川、河源、紫金、惠阳、博罗、东莞等县市注入狮子洋。

东江流域连跨广东、江西两省,绝大部分范围在广东省境内,为广东东部东北一西南走向的纵向地带,包括今河源市和惠州市属各县区,韶关市新丰县以及东莞市、深圳市(龙岗区)、广州市属增城市等部分地区,流域大部分属今惠州市和河源市的范围,也相当于清代惠州府的大部分疆域。从地理位置看,其北部与江西省全南、定南、寻乌县相邻,东北面和梅州市属兴宁市、五华县接壤,东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海丰县毗邻,西北面是粤北韶关市,西南则为珠江三角洲。除沿江的平原、台地以外,这片区域以山地丘陵地貌为常见。

东江中上游流域(即今惠州、河源市属各县区及韶关新丰县范围内)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除了惠东、博罗有少数畲族居民在本民族交往中使用畲语外,还存在包括客、粵、闽方言及“本地话”、“军话”等在内的多种汉语方言。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8年6月厦门大学侯小英博士学位论文《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指导教师李如龙)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1949年6月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靖安县城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