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暨南大学张小林硕士学位论文《方言面貌在印尼华裔留学生族群认知中的作用研究》(指导教师伍丽梅)摘要
(资料图)
摘要
族群认知是族群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族群文化的载体,语言在族群认知、传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据周有光先生统计,我国的 56 个民族共有 80 多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地区方言;在海外,尤其是最 多华人的聚集国——印度尼西亚,不少华人使用汉语方言。不同汉语方言对族群知产生何种影响,是社会语言学、民族历史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梳理族群认知或认同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方言与族群认知的关系,首先采用群体参照的 R/K 范式,以国内不同方言的汉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检验方言是否影响其族群认知,结果发现,无论被试具有粤语、客家话或闽南语的方言面貌,对本族群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参照效应;相对于无关族群,客家方言群体对北方方言群体(河南人)表现出较高的群体参照效应。
基于方言影响族群认知的实验结论,采用问卷考察印尼不同方言面貌的华裔留学生方言态度和华族族群认知状况,结果表明,(1)方言熟练程度不同影响族群认知。方言熟练程度高的印尼华裔留学生对其本族群的认知情况比较好,反之则较差。即方言水平与族群认知呈正比关系。(2)方言使用频率高低影响族群认知。经常使用方言进行交谈的印尼华裔留学生对其本族群的认知情况比较好,反之则较差。(3)方言者的语言态度影响其族群认知。语言态度积极的留学生对族群文化的认知和接受度最高,在心理上强烈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反之则较差。(4)方言习得时间的早晚影响族群认知,越早习得族群语言,对族群认知的情况越好。(5)不同方言类型对华裔留学生的族群认知存在影响,以客家话为方言背景的印尼华裔留学生的族群认知好于以闽南话和潮汕话为方言背景的留学生。
(本站收藏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