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黄丽丹硕士学位论文《和平县“林寨古村”营建史研究》(指导教师冯江)摘要

2021年6月1日 暂无评论
2021年6月1日:

20216华南理工大学黄丽丹硕士学位论文和平县“林寨古村”营建史研究(指导教师冯江)摘要

QQ截图20221025084320.jpg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林寨古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粤北地区河源市和平县。地处位于县境东南、东江支流浰江下游的椭圆形盆地中,三面环山,南临浰江。“林寨古村”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称谓,实际上由兴井与石镇两个村组成,包括了历兴围、厦镇围和其间四角楼建筑群,是元末迁来的陈氏宗族所聚居的单姓聚落。在对客家传统聚落和民居建筑的研究中,林寨所处的和平县较多被归入东江流域客家文化亚区中,但深入的专门讨论较为缺乏,从聚落营建史角度对林寨古村的研究尚待展开。

论文聚焦林寨古村营建史,以翔实的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为基础,梳理陈氏宗族的繁衍发展及“林寨古村”聚落营建的历时性过程,分析林寨古村的内部空间形态生成与演变机制。旨在探讨历兴围、厦镇围及四角楼建筑群的内部关联、开基至今林寨古村的聚落形态变迁历程、四角楼建筑发生与发展的原因、不同建筑类型的形制特点及关系,以及聚落建造过程、建成形态和不同建筑类型中所蕴含的“空间-社会”关系。

论文以时间为线索,分五个章节对林寨古村的营建史进行阐述。第一章界定研究对象的时间、空间范畴,整理了粤赣边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粤北东江流域客家传统聚落研究、林寨古村相关研究三个方面的学术基础。第二、三章讨论了历兴围、厦镇围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涉及村落选址、水系整理、宗祠建设、第宅建设、街巷生成、边界与集体空间建设等方面,讨论了历兴围的向心性结构与厦镇围的条带状结构。第四章对两村之间四角楼的初建、大规模建造、建设尾声三个阶段进行阐述,选取永贞楼等建筑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第五章重点关注林寨古村的营建技术、建筑类型衍变、空间使用方式及空间组织模式,剖析空间范式所代表的社会关系;基于营建材料及工艺的梳理,探讨堂横屋与四角楼之间的相互关系。

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尽管如今的林寨古村被分为兴井村与石镇村两个行政村,但从历史的发展及演变来看,两者历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内部存在密切的关联;林寨四角楼的出现和大规模建设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陈氏宗族的财力积累、人口激增、矛盾冲突不断的动荡社会背景三者的共同影响;四角楼建筑可以看作是由立面造型较封闭、防御性较强的府第式民居加上外围横屋及角楼共同构成,四角楼建筑的出现意味着大宗族的组织关系向小房支体系转变;林寨内的堂横屋、四角楼、村围之间都存在相似空间结构关系,是三者相同的空间组织关系及相同的建造体系共同影响的结果。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1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黄丽丹硕士学位论文《和平县“林寨古村”营建史研究》(指导教师冯江)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21年6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贺喜梅硕士学位论文《晚清民国时期梅州侨乡女性生活史探究》(指导教师李庆新、徐素琴)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