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浙江大学雷艳萍硕士学位论文(浙江)《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现象研究》(指导教师彭利贞)摘要

2007年5月9日 暂无评论
2007年5月9日:

20075浙江大学雷艳萍硕士学位论文(浙江)《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现象研究》(指导教师彭利贞)摘要

1.jpg 

本文主要对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语音形式、语法功能和语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以期对丽水畲话的形容词重叠现象有较全面的认识,并深化畲话的语法研究。

本文分七个部分,共8万余字。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对语料来源和凡例进行说明。

第一章对畲话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作综合述评。由于长期受到畲话是一种汉语客家方言观点的影响,畲话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至于形容词的重叠,更是极少涉及。汉语的形容词重叠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汉语和方言语法学界对此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形容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语音形式、语法功能和语义的研究作综合述评,为我们研究丽水畲话的形容词重叠提供了参照。

第二章主要采用形式描写的方式,对丽水畲话形容词的14种重叠形式,即:AA式、AAAA式、AXX式、AABB式、ABB式、ABAB式、AAB式、BABA式、BBA式、BBAA式、A里AB式、ABXX式、ABAC式和XAA式,作详尽的描写。文章一方面具体地分析了每种重叠式的重叠条件:另一方面详尽地列举了每种重叠式的词语。并且运用比较法对四个调查点的AA式和Axx式的词语作了比较,发现了丽水各方言区之间的畲话形容词重叠式的词语会略有差异,并认为作为一种岛式分布的语言,各分布点之间存在略微差异是很正常的。

第三章对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式的语音形式进行了描写,分析了重叠式的音变规律和语音节律。从音变情况看,AA、AAAA、AXX、AABB、ABB、AAB等重叠式与基式相比会出现音变。一方面,文章分析了重叠式发生音变的条件,认为部分“强态性形容词”的重叠式不会出现音变,而且有些重叠式有“音变”与“不音变”两种语音形式,并以不同的语音形式体现不同的程度义和感情色彩。另一方面,归纳出重叠式的音变规律,认为变调是变形重叠最主要的手段,除AA式中的第一个A重叠后调值变成55之外,其余的变调规律均同于小称变调。文章还通过比较形容词A与同音、同形的动词、副词、量词A构成从式后声调的差异,认为形容词从式的变调是一种语法变调。从语音节律看,所有的重叠式都有自己的节律模式,但为了强调,所有重叠式的语音节律都会发生变化。除ABAB式之外,人们往往通过拉长、读重第一个音节的方式以示强调,并且拉得越长、读得越重,就越具有夸张的意味。

第四章分析了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式的组合功能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从组合功能看,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和组合功能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它与“疑问代词、程度副词、否定词”等不能组合或不能自由地组合,有了更多的限制;另一方面与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的组合却更为自由了。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看,形容词重叠式增强了作状语的能力。其次,与现代汉语相比,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式的组合功能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更强。这些可以从重叠式与助词“了”的关系,与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的关系以及与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关系上得到了体现。文章还指出形容词重叠式“带结构助词”与“不带结构助词”会有程度义的区别。

第五章从形容词重叠式的程度意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三个方面揭示了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式语义的本质特征。从程度意义分析,除ABAB式和AXX式外,其余重叠式的程度义都较基式有所强化,但这强化的“量”是一个相对的、有节制的“量”。而且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语音形式和不同的语法结构都会造成形容词重叠式程度义的差异,于是一些重叠式之间会构成等级序列。从形象色彩分析,除ABAB式外的重叠式都通过重叠强化了事物的某种性状,加强了描写性和状态性。从感情色彩分析,AA式、AAAA式、AXX式、AABB式和ABB式中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会发生变化。其中AA式、AAAA式、AABB式和ABB式的感情色彩变化主要是由变调引起的,影响AXX式感情色彩变化的因素除音变之外,A和XX的感情色彩也同样影响着AXX的感情色彩。

在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考察和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结论,并提出目前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揭示畲话的发展趋势。

 

(本站收藏电子版)

 

参考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丽水畲话的形容词重叠现象。我们通过简单地介绍丽水的畲族、丽水的畲话和界定形容词重叠式的概念来进一步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

(一)简介丽水的畲族。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畲族是一个频繁迁徙的民族,隋唐之前,在粵、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即广东韩江流域居住。宋朝开始大量迁徙到福建中部、北部。丽水的畲族主要是明末清初年间从福建东北部入迁的。畲族人口最多的闽东、浙南畲民自称“山哈”,“哈”是因音而选用的同音字,按意义解,本字应该是“客”。“山哈”含有“尊山为主我为客”、“居住在山里的客户”的意思。

    本文所指的丽水范围较宽,既包括如今丽水市所辖的9个县(市、区),也包括原属于老丽水(处州)而今划归金华武义的宣平。丽水现有畲族人口数为8.2万,占丽水总人口的4%左右,并且丽水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

    (二)简介丽水的畲话。畲族内部交际时,使用本族内部通行的语言。但目前畲族人使用两种语言: 一是居住在广东省惠阳、海丰、增城、博罗一带的畲族,约1000人,使用苗瑶语族的畲语;二是居住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以及广东省潮安、丰顺等地约占全国畲族总人口99%以上的畲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即:山哈话。历史上的畲族人,由于频繁的迁徙,以及延续至今的“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和畲汉文化的互动交融,使得“山哈话”吸收了客家话、闽语、粤语、吴语等多种汉语方言成分,呈现出多种语源的混合体特征,并且像珊瑚小岛一样散布于汉语其它方言的汪洋大海之中。但“山哈话”的内部一致性程度极高,全国各地操此话的畲民彼此之间都能直接通话,相互交流。目前学术界对“山哈话”有这么一些称谓:畲语、现代畲语、畲话、客家话。本文采用郑张尚芳、吴中杰(台湾)、傅根清、赵则玲等学者的观点,称之为“畲话”。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7年5月浙江大学雷艳萍硕士学位论文(浙江)《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现象研究》(指导教师彭利贞)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1949年5月9日缙云县解放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