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厦门大学刘凯硕士学位论文《赣江上游明清-近现代调查与研究》(指导教师刘淼)摘要(注:标题疑缺字)
古窑址(内文图)
赣江上游地处闽粤赣交界处,章水、贡水、梅江等支流贯穿赣南。明清时期是赣江上游地区陶瓷发展的高峰期,陶瓷烧造一直延续至近现代。宁都、于都、赣县、会昌、大余、安远、全南,瑞金各县市内皆有陶瓷遗址,产量较为可观。窑炉遗迹有龙窑、阶级窑、馒头窑等形制,呈现出一定的年代早晚变化;陶瓷产品有瓷器、陶器、窑具三大类。瓷器以碗、盘、杯、盏为主,兼烧少量烟斗、筷子筒、烛台等,陶器器型较大,擂钵、盆、缸、罐类居多,主要供应日常生活使用。
因赣江上游这一区域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窑业技术与江西其他地区以及闽、粤之地的陶瓷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陶瓷销售局限在区域内部,产品主要行销周边村镇,供应当地市场。区域范围内集中聚居具有强有力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的汉族民系一客家,其内在文化因素和客家族群文化密不可分。陶瓷产业的创立者为客家先民,参与生产者为客家后裔,消费使用者为客家群体,产品风格兼顾实用和客家文化习俗。
(本站收藏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