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赣南师范大学李旻硕士学位论文《地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守护赣南客家非遗”艺术工作坊为例》(指导教师赖小明)摘要

2020年5月28日 暂无评论
2020年5月28日:

20205赣南师范大学李旻硕士学位论文地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守护赣南客家非遗”艺术工作坊为例》(指导教师赖小明)摘要

 QQ截图20221114151022.jpg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非遗”项目后继有人。教育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模式和路径,它作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作用于现时传承人的能力提升,二是作用于未来传承人的兴趣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是优质的育人资源探索将“非遗”融入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及时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也是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选择。

笔者分析了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类型及其显性和隐性的美术形态,以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守护赣南客家非遗”艺术工作坊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工作坊开展考察调研取得的丰富成果,总结了该工作坊在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赣南客家傩面具传习、赣南客家花帽、服饰艺术的现代表达、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绘画创作、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设计研发的经验,以及立足于美术基础教育,将“守护赣南客家非遗”艺术工作坊的实践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对小学美术教材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作为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傩面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建构了“赣南客家非遗融入高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反哺小学课堂”的机制模型和课程内容。笔者以工作坊针对小学三年级设计的《面具——会跳舞的傩面具》课程为案例,阐述了该课程在课程导入、教学新授、创作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的创新点,及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双重意义:第一,手工绘制促进了作为“非遗”的赣南傩的知识和技艺的传播,使“非遗”走进了青少年学生的审美世界。第二,将作为非遗的赣南傩这种“身边”的文化、“生活”的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提

升了课程的育人质量。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丰富多彩的赣南地域文化,第二部分介绍了赣南师范大学“守护赣南客家非遗”艺术工作坊的创新实践,第三部分论述了艺术工作坊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文章得出结论:地域文化是艺术教育的宝贵资源,文化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思想先导,建设“守护赣南客家非遗”艺术工作坊是推进非遗活态传承、促进小学美育工作,具有范式和实践借鉴意义的新路径和新载体。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0年5月赣南师范大学李旻硕士学位论文《地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守护赣南客家非遗”艺术工作坊为例》(指导教师赖小明)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21年5月华南理工大学徐慧丹硕士学位论文《东江-韩江-潮惠古驿道沿线民居聚落分布时空规律研究》(指导教师汤朝晖)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