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广东工业大学宁言硕士学位论文《增城客家聚落时空演变及保护活化策略研究》(指导教师范建红、金利霞)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在我国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而客家聚落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聚落形态,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特征。增城客家人口众多,其丰富的客家文化和特有的客家聚落形态为研究客家聚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客家聚落作为农耕文明重要的历史载体,也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活化,使客家聚落更好的传承下去。本文以广州增城区客家聚落为研究样本,从城乡规划学和人文地理学等专业视角入手,运用历史文献学、GIS空间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首先对增城客家聚落的空间现状分布特点和历史演进过程展开了深入分析;其次构建模型分析其演变影响因素,然后对增城客家聚落的保护与活化提出对策,最后以高车村作为案例进行实践研究,试图为客家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较为科学的参考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以下四点:
(1)从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民系文化类型特征和地理环境类型特征三个角度分析增城客家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结论:增城客家聚落总体分布特征是:南密北疏、西密东疏。民系文化方面是纯客家聚落数量多于广客杂居型聚落,在北部客家文化区纯客家聚落分布密度大于广客杂居型聚落,在中部广客文化交汇区纯客家聚落和广客杂居型聚落分布密度相当,南部广府文化区广客杂居型聚落分布密度大于纯客家聚落。根据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将增城客家聚落分为四种类型:集中式布局、组团式布局、条带状布局和象征性布局,提出每种空间类型都有其相应的特点。
(2)将增城客家聚落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明朝中期、明末清初、清朝中期和清末至今四个历史时段,分别对应客家聚落空间演变的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稳定期。客家聚落在空间上聚集程度不断加深,但聚集形态各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客家聚落在空间上有不断向增城南部拓展的趋势,至清朝末年趋于稳定,奠定增城客家聚落现今的空间格局。
(3)基于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选取了自然地理因素和人口经济因素指标,利用DEM高程数据,通过ARCGIS叠置分析法和近邻分析法对客家聚落的历史演进影响因素进行可视化,根据结果得出客家聚落的历史演进特点:增城客家聚落更趋于在海拔高、坡度小、近水但远离主河流、坡向朝南的地方开基定居。人口密度、农耕经济、集市经济等人文社会因素同样影响客家聚落的历史演进。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拉动客家聚落的持续演进。
(4)通过对客家聚落现状分析,立足研究区实际,提出客家聚落相应的保护活化策略。并通过案例实践对高车村的保护活化应用研究,进一步检验和完善上一步所提出的有关保护活化策略,以期为客家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
(本站收藏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