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福建师范大学陈焜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居民情感空间特征与构建——以纪录片<台湾食堂>为例》(指导教师王彬)摘要

2018年5月23日 暂无评论
2018年5月23日:

20185福建师范大学陈焜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居民情感空间特征与构建——以纪录片<台湾食堂>为例》(指导教师王彬)摘要

 QQ截图20221213104548.jpg

随着人文地理学界掀起“文化转向”与“情感转向”的浪潮,情感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新的方向。人具有丰富的情感,而人与空间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人的情感影响空间的创造,同时空间也影响人的情感,情感空间由此产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岸关系经历了多次起伏,特别是近年来受到“去中国化”运动的影响,台湾社会对于中国的认同感逐渐下降。历史上的台湾曾受到多个政治主体的统治,加之台湾是一个复杂的移民社会,各种文化在台湾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当地居民的情感空间复杂而典型。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和情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视角出发,以纪录片《台湾食堂》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一方面,定量分析台湾居民的情感空间特征;另一方面,定性分析其情感空间构建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台湾居民在情感空间的“实用空间”、“自然空间”、“情境空间”与“文化空间”等维度层面存在差异。在实用空间维度,台湾居民倾向于表征较小尺度的物理空间,主要集中于台湾地区范围内。除“台湾”外,“世界”、“日本”、“中国”、“大陆”等词汇表现出较强的影响力;在自然空间维度,台湾居民更关注台湾地区的气候情况、节气变化与自然灾害,总体上以正面情感与中性情感为主:在特定的情境中,台湾居民表达的主要是中性情感或正面情感;文化空间的表征内容较为多样,集中在饮食内容、社会关系与文化本身,情感表征较为正面,表现出台湾地区移民社会与文化多元融合的特征。

(2)台湾居民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情感也是其情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其构建过程。台湾居民对当下时期的发展更为关注,而随时间推移,距今越远的历史时期表征则越少,构建内容也由文化空间与实用空间逐渐转向情境空间。对清领及此前时期历史阶段的感知较为正面,并体现出较强的怀旧情绪与继承性;对于曰据时期,台湾居民的情感表征并无明显倾向,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正面情感;戒严时期的情感表征整体较为复杂。以眷民为主的外省人对大陆表征出明显的眷恋之情是该时期台湾居民情感空间表征的新特点。台湾居民对于解严时期表征出强烈的正面情感,虽然表征对象趋向多元,但是最终均指向对“台湾”的情感,表现出人与地方的密切连结。

(3)台湾居民在情感空间构建过程中,多重因素影响其构建过程,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外生感知因素与内生情感因素。外生情感因素影响范围较大,程度较深远,内生情感因素则在特定范围或群体内起作用。外生感知因素中,地理位置决定了台湾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区位,主要影响了情感空间中实体空间维度的构建。然环境因素主要影响情感空间中自然空间的表征情况,两者之间较好的对应性。由于长时间的适应与改造,台湾居民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引发了稳定的、较为正感。不同历史时期的大背景对台湾居民情感空间的构建有很大影响,政治权力在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情感空间中的意象由此被创造、改变,甚至强化,导致负面情感与正面情感交替累积。而不同主体所带来的文化则在台湾地区不断叠加、融合,文化的层累与扩散使台湾居民情感空间中文化空间的表征变得复杂起来。社会关系则在社区及更小的尺度上影响台湾居民的情感空间构建,通过不同情景下的活动,居民对地方的情感连结更为紧密。台湾地区居住的不同族群的情感空间逐渐以地方性为基础呈现出融合趋势。族群身份与集体记忆通过反复循环、历史积累、广泛扩散等作用,使得情感空间变得更为稳固而丰富。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8年5月福建师范大学陈焜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居民情感空间特征与构建——以纪录片<台湾食堂>为例》(指导教师王彬)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8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金雨青硕士学位论文《闽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19-1934)》(指导教师杜玉华)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