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深圳大学张灵一硕士学位论文《深圳东北地区客家围屋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指导教师王浩锋)摘要
本文以深圳东北地区为地缘背景,对区域内的客家围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主要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对本地客家围屋的平面类型及其构成元素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对本地围屋的类型特征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二是以空间句法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工具,以空间句法在围屋空间应用的可行性为基础,选取典型的围屋案例,参照现场调研对围屋平面类型背后的深层空间结构进行探讨,以开启对围屋空间领域的研究,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本地围屋的空间内涵。
本文的研究主体可以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为论文的后续研究开展做了一系列的准备。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范畴和方法,梳理了国内外既有的相关研究脉络,并就研究目标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对空间句法在围屋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从空间句法的基本概念开始,论述了空间组构理论及拓扑结构的思维模式,并深入分析了主要的量化分析指标,最后就空间句法的三种模型构建方法及其在围屋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第三章是对本地围屋的生成环境和类型特征的归纳。在本章中,围屋的生成环境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文化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探寻生成环境对围屋的影响,从而对围屋的平面类型及其构成元素进行梳理。第四章是围屋案例的调研报告。在上一章的基础上,选取了十座代表性的围屋案例,并综合区位环境、历史背景、类型特征、平面格局等方面对各案例进行了介绍。第五章是基于空间句法对围屋案例的空间结构进行探讨。此阶段分别从凸空间、轴线、视域三种分析视角对围屋案例的空间结构类型进行划分,然后结合计算结果和调研感受对其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对比解读,最后综合三种分析结果对围屋空间结构的类型特征进行总结。
本文通过对深圳东北地区客家围屋平面类型和空间结构的双重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本地客家围屋的类型特征和空间内涵,也为后续客家围屋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视角。最后,笔者也期待能为之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尽绵薄之力。
(本站收藏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