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范刘希乐硕士学位论文《<魏书>指示代词研究》(指导教师董志翘)摘要

2008年4月26日 暂无评论
2008年4月26日:

20084南京师范大学刘希乐硕士学位论文<魏书>指示代词研究》(指导教师董志翘)摘要

1.jpg 

摘要

南北朝时期属于汉语语法史上的中古时期。这一时期华夏大地处于南北分峙的局面,由于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语言经历了不同的融合变化,所谓“南染吴越,北杂夷虏”,因此存在一些差异。对于这一问题,音韵学家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未引起语法研究者足够的重视,而且这一时期汉语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南朝语料上。要揭示南北朝时期北方汉语的变化及南北汉语的差异,就必须对北朝文献语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文以北齐时期魏收所修《魏书》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魏书》中各个指示代词的出现次数及各种用法进行数据统计,并将之与同期语料进行数据对比以期发现北朝指示代词系统的某些规律;在对《魏书》指示代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我们区别承古词汇与新兴词汇,并对其进行语义描写和语法分析,以期对北朝指示代词系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目的在于较为深入地探索南北朝时期北方文献语言的地域特征。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魏书》指示代词使用上的特点:

一、指示代词加“之”的例子变得寻常起来,属于沿承上杏的近指代词出现了新变化:“此”的用法得到扩展而“是”的用法整体上呈现出衰弱的趋势,但“是”在作定语指示时间上得到了扩展,且“是”后可以加词缀“辈”来表示复数。

二、沿承上古的远指代词基本沿承上古用法,且显示出逐渐衰弱的趋势。沿承上古的兼指代词出现较大变化:“其”用法扩大,尤以指时间为多见;“尔”使用日益频繁,作用也有所扩大,“尔”修饰时间名词作定语和受副调修饰作谓语,这在上古极为罕见, 《魏书》中较为普遍。

三、对中古时期新产生的旁指代词有所反映:“别”用作旁指代词,并不常用,或许还处于萌芽状态,而“余”用作旁指代词则较为普遍。沿承上古的无指代词的代词性逐渐消失,朝禁戒副词方向转化的趋势较为明显。

四、双音节指示代词数量增多。先秦少有表达复数的词,《魏书》中出现“是辈、此辈、此等、此徒、此比”,这或许与中古时期双音节化的大趋势有关。

本文将《魏书》与《南齐书》及《世说新语》中的指示代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其语言的南北地域差别:见于《南齐书》而《魏书》未见的指示代词有“能”和“许”。见于《世说新语》而《魏书》未见的指示代词有“阿堵”“尔馨”和“许”。指示代词“能”字,主要指示样状,可以表示近、远指,意思是“这么、那么”;“许”是六朝初期新产生于南方的指示代词,单独运用时,用途既很狭窄,又含有方言词的性质;“阿堵”“尔馨”晋宋之前未见使用,主要见于吴越方言。 因而,《魏书》未见的指示代词“能”“许”“阿堵”“尔馨”体现出了语言的一定的地域特色。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8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范刘希乐硕士学位论文《<魏书>指示代词研究》(指导教师董志翘)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梅州市人民政府2007年4月26日公布梅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