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汤春华硕士学位论文《博白客家节日饮食习俗的调查与研究——以龙潭镇大安村为个案》(指导教师杨树喆)摘要
博白美食
摘要
客家作为汉民族的一个特殊民系,目前,学术界已对它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主要还是偏重于客家源流、迁徙、方言、歌谣、居室、民族特性等方面,而对于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生活研究甚少。广西拥有 560 多万客家人,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学术界对它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因而,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采用文献学法、田野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以博白大安村客家人的节日饮食习俗为例,探讨客家节日饮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特点、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以及在与现代文化的互动整合下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提供有利的补充。
博白客家节日饮食是典型的客家饮食,主要呈现三方面的特征:一、以团圆、喜庆为中心的节日饮食,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春节、中秋节中,客家人通过参与和制作丰富多彩的节日食品,团圆、喜庆文化渗透在饮食习俗的方方面面,并以文化的模式积淀下来,体现了客家人盼望团圆和重视团圆的饮食文化心理;二、以祭祀和纪念为中心的节日饮食,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信仰为中心的清明节、“七月十四”节和以纪念为中心的端午节、重阳节中,饮食的特色在于各式各样的祭品,客家人用数量不等、等级不同的神食来祭祀不同的先祖或神灵,体现了客家人崇宗重祖和缅怀先人的饮食行为;三、以农事为主要内容的节日饮食,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社日、冬至节中,节日饮食的主要内涵是为了求的五谷丰登、人畜两安,是传统农事观在饮食目的上的体现。同时,本文通过传统和现代客家人对节日饮食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客家节日饮食习俗的文化适应性。总之,节日饮食习俗的特点体现了客家人的价值观,是客家文化的折射。
然而,这种独特的饮食习俗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他们一方面带来中原饮食文化的基因,族群记忆中的饮食思想、饮食观念,使得客家人看似比汉人更加汉人;另一方面,不断的吸收以壮侗语族为主的百越族饮食,特别是壮族的饮食习俗,对客家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和善于创造的本领,利用博白独特的人居环境创造新的饮食,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白客家节日饮食习俗。
习俗是一个活的文化形态,饮食习俗在应对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吸收、不断融合的过程。客家传统节日饮食习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然而,现代文化正如潮水一般涌进客家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着开放性格、善于吸收、善于创新的客家人,在吸收现代文化的基础上,正以自觉的步伐向现代化靠近,传统的节日饮食习俗将随着客家人认识的加深而不断改变着:在宗族、族群间发生互动整合,使得族群间的饮食习俗趋于一致,从更大的范围内创造有利于本土文化发展的客家节日饮食;与现代健康养生观念的协调整合,剔除其节日中的不良饮食习俗,形成具有客家特色的健康节日饮食习俗;与现代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充分利用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节日饮食中客家文化内涵深厚、风味独特的饮食资源,丰富和繁荣客家节日饮食习俗。
总之,通过对博白客家节日饮食习俗的探讨,展示现代客家人在节日中的真实生活状态,从而为客家节日饮食的村落研究提供一个典型的个案,并以此透视整个客家文化发展的历史、时空文化交流整合的本质。
(本站收藏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