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广西民族大学杨朝川硕士学位论文《玉林珠砂垌客家围垅屋建筑技艺及文化研究》(指导教师蒙本曼)摘要

2021年3月1日 暂无评论
2021年3月1日:

20213广西民族大学杨朝川硕士学位论文玉林珠砂垌客家围垅屋建筑技艺及文化研究(指导教师蒙本曼)摘要

QQ截图20221025094049.jpg 

摘要

 

玉林硃砂庄客家源出广东省梅县,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硃砂垌村的聚居建筑——玉林硃砂垌客家围垅屋,自清中期“梅风玉渐”至今,在建筑技艺及文化的变迁过程中,历经对抗、适应、融合再到重构,在选址与布局、造型与结构、营造与装饰等方面,塑造了极具玉林市客家围屋典型风格的玉林硃砂垌客家围垅屋建筑文化。

玉林硃砂垌客家围垅屋建筑文化的“典型化”,是在以堂横式与围龙式相结合的围屋屋式为特征的围龙屋文化意涵内,在“玉林硃砂垌”这一特定历史、地理及文化等交互作用的场域中,通过以下四个“互动”来完成的:对以“玉林硃砂垌”为中心的玉林南江地区客家建筑文化的建构与改造;对其建筑文化源头“居安庄”的承继与依附;与以郑氏围屋为典型的玉林市其他客家围屋建筑群落的地缘联系;与以梅县围龙屋为代表的粤东地区围龙屋文化圈的时空关照。运用文献疏证、实地考察、图表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上述“互动”进行建筑技艺及文化内涵层面的对比可以看出,玉林硃砂垌客家围垅屋在建筑技艺及文化变迁中“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使其传明清民间建筑之神,得梅县围龙屋之形,袭玉林传统民居之风,呈现出繁简相衬、住防兼备、祀戎一体、中西交融等地域文化特征。

玉林硃砂垌客家围垅屋建筑文化虽在当下玉林市客家围屋文化“‘静态’保护”之窘境下难掩疲态,但依托新时代国家落实古建筑遗产保护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等有效举措,并借力于玉林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使其外化为“物质遗产”的建筑技艺和内化为“精神意象”的“伦”“礼”文化能留存于世,在当今城市化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交互影响中能既紧随“潮流”又保持“个性”,不断焕发生机与魅力。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1年3月广西民族大学杨朝川硕士学位论文《玉林珠砂垌客家围垅屋建筑技艺及文化研究》(指导教师蒙本曼)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2年3月中央民族大学刘春梅博士学位论文《广西平南(官成)话语音研究》(指导教师覃小航)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