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2)

2012年12月31日 暂无评论
2012年12月31日:

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2

 火狐截图_2020-09-07T01-23-16.687Z.png

蒋卉.畲族契约文书的伦理思想分析.导师:陈寿灿.浙江财经学院,2012.

陈亮建.宁德地区畲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导师:蔡向阳.福建师范大学,2012.

马春林.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与传统体育健身行为的特征及关系.导师:刘志民.上海体育学院,2012.

李心妍.赣东地区畲族民俗信息传播方式解读.导师:王永环.江西师范大学,2012.

殷红.畲族“做功德”丧葬仪式研究.导师:王逍.浙江师范大学,2012.

王真慧.市场经济背景下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研究.导师:段超.中南民族大学,2012.

刘丽萍.城市郊区民俗风情度假旅游地产项目策划研究.导师:吴能森.福建农林大学,2012.

王昕.浙南畲族婚姻形态变迁研究.导师:吕立汉.温州大学,2012.

朱凌.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建筑有机更新研究.导师:朱宇恒.浙江大学,2012.

 

蒋卉.畲族契约文书的伦理思想分析.导师:陈寿灿.浙江财经学院,2012.

摘要: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辗转迁徙、负重拼搏中,畲族不仅创造了绚烂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还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的生活方式和内容丰富的传统伦理思想。几千年来,畲族的传统伦理思想在调节畲族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当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尽管时代环境不断演变,畲族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却代代传承沿袭,始终浸染于畲族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近几年来畲族文献大普查工作的顺利展开,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畲族文献得以收集出来整理成册,而在这些文献当中,畲族的契约文书尤其引起了学界的较大关注。本文即以在浙江境内发现的畲族契约文书为切入点,试图从伦理学的视角对其中的分关书、田契及婚书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更加如实地还原畲族生存发展的道德场景,另一方面也可以彰显畲族独具特色的伦理文化。

    本文主体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引入契约伦理的研究范畴,指出契约伦理是民族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契约伦理的研究路径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点,即“契约的伦理特征研究”以及“契约的伦理实现探究”,这两种研究路向都有其内在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价值,主要表现为:自由是契约伦理的核心精神、平等是契约伦理的必然诉求、诚信是契约伦理的德性主张。契约伦理作为民族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有其自身的进步性,它不仅彰显了个人的独立性、凸现了社会的有序性,还阐扬了道德的规范性。本文主要从具体的契约文书出发,分析其中所蕴藏的伦理思想。

    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当前伦理学界对于畲族契约文书研究的缺失,分别对畲族分关书、田契和婚书进行家庭伦理、经济伦理以及女性伦理方面的分析。畲族的分关书是一种关于家庭财产分配的契约,在这类分关书中,畲族家庭伦理的主要内涵表现为以宗族至上为核心精神、以孝亲为本为主要内容、以差序有别为基本原则。畲族的田契是关于畲民田地买卖与出当的一种契约文书,畲族在经济伦理方面着重以自愿合意为基本原则,以诚实节制为重要品质,以互信互利为目标追求。除此以外,畲族还有关于招亲上门、入赘等婚姻形态的婚书,现存的婚书虽然较少,但足以能够体现出畲族所独具特色的女性伦理思想,如畲族对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以及畲族女性人格独立的显著特色。

    第三部分主要在对畲族契约文书进行伦理思想分析的基础上,对畲族契约伦理的价值取向进行总结与提炼,以及分析畲族伦理思想对现代畲族生活的一些影响。本文认为,畲族契约伦理的价值取向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即个体的角度与民族的角度。就个体而言,畲族契约伦理体现了人的自足要求、自主规划和自由追求;就民族而言,畲族契约伦理体现了畲族的诚信精神、宽容精神和互助精神。这些优秀的价值取向对现代畲族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如沿袭至今的畲族“三月三”节,畲民不忘祭祀缅怀祖先,借铭记祖先的功德来训勉、砥砺畲族的子孙保持自主与尊严。此外,畲族妇女的教育权利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也与畲族契约伦理中的价值取向密不可分。

 

陈亮建.宁德地区畲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导师:蔡向阳.福建师范大学,2012.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富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鲜明的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了人类体育文化中非常宝贵的内容。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给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宁德畲族传统体育是宁德畲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身的过程中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畲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一样,是增强人民体质,增进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畲族传统体育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稳定发展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积极探寻一条适合宁德畲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道路。

    本文以宁德地区畲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为研究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融合相关专业的知识,对宁德畲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起源,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宁德畲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优势,找出宁德畲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可行性、详尽的策略,以期为宁德畲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提供参考。

 

马春林.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与传统体育健身行为的特征及关系.导师:刘志民.上海体育学院,2012.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充分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改善生活水平,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尊严等价值,促进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生命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因此,生命质量不仅包括维持生命、保持躯体的健康完好,而且强调生活的多彩、与社会的和谐,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社会的作用。其中,维持生命、保持躯体的完好,即保持健康,是实现人自身价值,人与社会和谐互动的基础,因而关注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是实现人全面发展,以及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发展历史的原因,以及当今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失衡造成少数民族聚居区医疗资源稀缺,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经济收入过低等问题导致聚居区居民的健康滑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突出。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改善生存条件,促进健康水平,降低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医疗支出,提高生活质量,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是促进人体健康,丰富娱乐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健康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随着体育多元化功能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得以丰富,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改善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劳动、民族抗侵、宗教礼仪等社会活动,是娱乐民族生活、维护民族健康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身心健康、生命质量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也着其特殊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有利环境下,因地适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活动,不但有利于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减少医疗支出,促进生命质量提高,而且还可以拓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群众基础,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致流失。

    为此,本研究选择“生命质量理论”为视角,以七个畲族聚居乡镇145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量表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观察在当前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与生命质量发展失衡,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和体育健身行为的基本特征;分析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与体育健身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传统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减少医疗费用、提升生命质量,以及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作用,以期为政府制订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服务政策及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希望能够唤醒少数民族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意识,尤其是能够认识到参与传统体育健身能够促进健康、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价值。

    本文由导论、正文、结论和附录等内容组成,其中正文部分主要由“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的综合特征”、畲族聚居居民传统体育健身行为的综合特征、“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和传统体育健身行为的关系”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生命质量及社会发展”等章节组成,主要研究结果有:

    (1)七个畲族聚居乡镇1450名居民(20岁以上)生命质量得分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和社会功能(SF)4个维度得分低于四川城乡居民生命质量的参评值,而在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维度得分上略高于参评值。另外,在对634名畲族居民生命质量与聚居区居民总体生命质量的比较中发现,畲族居民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和总体健康(GH)四个维度得分均低于聚居区1450名居民生命质量平均得分,其中,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维度得分与聚居民居民平均得分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但是,畲族居民在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维度得分要高于聚居地区居民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且在活力(VT)、社会功能(S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疾病和健康行为(体育锻炼)对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八个维度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一些维度得分差异上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意义。总体来看,畲族聚居区老年居民、女性居民、低收入群众、慢性病患病人群以及缺乏健康行为(如体育锻炼)人群生命质量较低。

    (3)畲族聚居区1450名居民中,无健身行为居民有1165人,占所有对象的80.3%,其中尚处于无意识阶段558人,为所有研究对象的38.5%;已经实施健身行为居民总人数为285人,约占所有调查对象的19.7%,其中122人(8.4%)处于行为保持阶段,实施具体健身行为达到6个月以上。此外,本研究调查的634名畲族居民中有体育健身行为畲族居民为91人,其中行动阶段52人,行动保持阶段39人,所占比例仅为8.2%和6.2%,而且本研究还发现,畲族老年居民、女性居民、低收入人群、患慢性病人群及农民更是缺乏体育锻炼,处于体育健身行为无意识阶段人群比例较高,这部分居民恰好也是生命质量得分较低的人群。可见,畲族聚居地区居民缺乏体育健身锻炼意识,锻炼参与率较低。

    (4)畲族居民在长期的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原始性、民族性、山地性和节庆性的特点,而且有强身健体、丰富生活、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和促进地方经济等价值,在畲族聚居地区有关广泛的群众基础,本研究调查的134名居民中,就有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程度、职业和民族的居民参加,说明畲族传统体育如同其它体育形式一样,具有广泛的可参与性,适合各类人群参与锻炼。但是,遗憾的是43.7%参与畲族传统体育健身锻炼的居民仅仅把畲族传统体育当作为可以为其带来经济收入的途径或者出于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而参与锻炼、训练或表演,并没有认识到传统体育锻炼增进身体健康、丰富生活的价值。

    (5)不同体育健身行为阶段对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八个维度得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无意识阶段随着体育健身行为阶段的转变,畲族聚居区居民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有提高趋势,部分维度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且,在体育健身行为阶段第一阶段转变(无意识到有意识阶段)和第四阶段转变(行动和行动保持阶段)过程中,生命质量多个维度得分显著提高。此外,研究也发现,不同畲族传统体育健身行为阶段对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也有显著提升生命质量的作用,经过三个月畲族传统体育锻炼的6名畲族患高血压老年居民的血压水平比实验前、对照组,血压水平明显降低,而且用于购买降压药物的费用也有所减少,生命质量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等维度得分显著提高。

    (6)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包括畲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身心健康,减少医疗费用,提升和保持生命质量,以及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因此,本研究建议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当转变的社会发展观念,重视经济发展与民族地区的医疗、教育及文化体育等民生问题的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制订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健康促进政策或策略,重点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尤其是常年患病居民、老年居民、农民及低收入居民的健康问题,促进其生命质量的提升,以维护民族地区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议体育行政部门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全民健身计划,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健身工程中,扶持民族传统体育,因地制宜,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健身路径,开展民族传统健身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减少医疗费用等价值教育,以壮大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人群。

 

李心妍.赣东地区畲族民俗信息传播方式解读.导师:王永环.江西师范大学,2012.

摘要:畲族是我国东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等地的广大山区。金竹是江西省乐安县下辖的一个畲族乡,地处赣东地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金竹畲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信息传播方式。本文即以金竹畲乡为个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并结合相关研究方法,对该地的民俗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

    研究赣东地区的畲族民俗信息传播方式既有学术意义又不乏现实意义。文章围绕金竹畲乡的民俗信息传播环境进行实地调研,主要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经济收入、人口、民族分布、教育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民俗信息”概念进行了界定。笔者主要是从非语言符号传播、语言符号传播、人际传播三方面叙述当地民俗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并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例子来解释说明各传播形态的特征。最后,文章对赣东地区民俗信息传播的主要特质进行了简要总结与归纳,并为提升民俗信息的大众传播效果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将理论研究上升到实践指导层面。

    民俗信息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显著的研究价值。如何将民俗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和谐地融入到大众传播实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殷红.畲族“做功德”丧葬仪式研究.导师:王逍.浙江师范大学,2012.

摘要:畲族人们历来非常重视丧葬仪礼。“做功德”是畲族人民生活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蕴含着丰富的畲族历史文化,凝结着畲族人民独特的文化心理。

    本文选取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黄坦镇培头畲族村“做功德”丧葬仪式为研究内容,综合运用田野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做功德”仪式这一民俗事项进行了亲历性观察和深度描述。培头畲族村“做功德”仪式是畲族传统社会生活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地缘性和民族性。笔者对“做功德”仪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且进一步探讨了其具有的社会功能。本文试图通过对培头畲族村“做功德”丧葬仪式的调查研究,从而凸显“做功德”丧葬仪式在当下畲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畲族人的世界观和文化特质。由此,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畲族文化的生存现状,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扬畲族传统文化。

    在具体结构上,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交代了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综述、主要研究方法和田野点选择缘由;第二部分介绍了畲族“做功德”仪式的相关概念与传统模式,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地叙述了培头畲族村“做功德”仪式田野个案,对整个仪式过程进行了梳理;第四部分结合该田野案例,深入分析了仪式的文化意蕴;第五部分对“做功德”仪式的社会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结语部分结合文化崩溃和文化调适两种理论,对培头畲族村“做功德”仪式的当代走向做了相关的思考,指出培头畲族村“做功德”仪式的变迁是一种文化适应和文化再生的过程。

    本文对培头村畲族“做功德”丧葬仪式的叙述与分析,仅仅是对畲族丧葬文化本质的一种尝试性探讨,可以说是笔者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兴趣所致,理论和实证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王真慧.市场经济背景下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研究.导师:段超.中南民族大学,2012.

摘要:浙江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民营经济活跃,是我国市场经济的试验田。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现代性建构培育了良好的环境并提供了原动力,然而景宁畲族的经济尚欠发达,其文化现代性元素相对不足,这与其地域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不相符合。

    畲族文化的发展既要有效地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要广泛地吸收有利于其发展的先进性与现代性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促进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

    本文选定市场经济特定背景下,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田野调查点,通过文献收集、问卷调查、参与观察、重点访谈、定性与定量结合等方法,从畲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入手,通过对民族意识、市场经济观念、开放意识、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现代生活方式、现代消费观、现代教育观等方面的描述,总结出畲族文化现代性的主动性、灵活性、务实性与客观性的特点。

    一方面重点分析了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的推动因素,即国家话语引导、民族教育提升、市场经济推动和流动人口传播等四个推进原因。另一方面,进一步指出封闭性、消极性、市场经济、教育水平、认识与宣传、主动性不足等的是制约着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的原因所在。

    最后,论文提出了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必须合理利用畲族文化精髓、发挥市场经济的推动力和用现代教育提升等三大路径,同时指出了应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建构共生关系、经济与文化互动关系、文化现代性建构与民族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民间协同关系。

    结语提出:传承与建构是畲族文化现代性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市场经济与畲族文化现代性建构的显性互动是畲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刘丽萍.城市郊区民俗风情度假旅游地产项目策划研究.导师:吴能森.福建农林大学,2012.

摘要: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逐步提升和拓展,单一的山水旅游或生态旅游已经开始不能满足人们喜欢猎奇的心理欲望,单一的旅游项目不能满足“吃、住、会、游、购、娱”的多元要求,于是,具有民俗风情特色,并具有森林、山水、生态、温泉、宗教等综合元素的旅游开发项目开始悄然兴起,必将逐步发展成为主流之一。

    福州市北郊的北峰,素有福州“后花园”的美誉,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具有寿山石文化,并且是福州地区宗教文化游的胜地之一。北峰寿山乡九峰村,是一个畲族聚居的村庄,他们以独特的聚居文化、少数民族礼仪习俗以及神秘的原始文明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论文在依托北峰丰富的自然山水景观以及寿山石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以九峰村畲族风情为切入点,进行多元素度假旅游地产项目策划研究。该项目总占地约200hm2,拟以五星级度假酒店建设为核心,配套养生SPA体验区、畲族民俗体验区以及生态农业体验区三大功能区,加上北峰现有的自然景观景点、寺院景点、寿山石文化景点等,将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吃、住、会、游、购、娱”的多元要求。项目的规划、设计将以解密神奇的“畲族文明”为突破点,建筑风格体现畲族传统特色并具有现代气息,装饰风格以畲族习俗文化为主题,将形成一个内容多样、功能完备并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胜地,带给游客不一样的度假概念和感受。

    论文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战略定位研究、建筑规划和功能分析、项目经营策略研究、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及项目投资分析,提出以休闲度假、旅游会议作为其主要的客源市场,按照中国绿色环保酒店的最高级别设置酒店的各项功能和环境,委托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经营管理,该项目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盈利能力良好,投资回报合理,并能取得极好的社会效益。

 

王昕.浙南畲族婚姻形态变迁研究.导师:吕立汉.温州大学,2012.

摘要:畲族的婚姻形态是畲族婚姻习俗的一部分,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迁。在摩尔根看来,人类的婚姻形态经历了从杂婚、群婚到一夫一妻制的演化过程。历史上,畲族先民及其后代的婚姻形态也经历了与摩尔根所说的相类似的演变过程。

    基于民俗的变异性,笔者按历史时间顺序将畲族的婚姻形态分为上古时期的婚姻形态,明清时期的婚姻形态、民国时期婚姻形态以及建国以后的婚姻形态分别加以论述。同时,民俗也具有变通性,畲族的婚姻形态一直处于一种变通状态。宏观层面上的变通指族内婚向族外婚的一种变通形态,即族内婚为畲族婚姻形态的通常状态,而族外婚为一种对族内婚的自发调节的变通状态。在微观的层面上,女嫁男方的婚姻形态一直居于畲族婚姻的主体,是一种通常的形态,而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又出现了男嫁女方、做两头亲、子媳缘亲等一些形式上有些许变化的形态。

    本文按历史变迁的顺序将畲族婚姻形态变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上古时期畲族先民婚姻形态的探蠡,侧重于探究畲族婚姻形态的起源与发展,对上古畲族先民的婚姻起源进行历史探寻;此部分论述,主要取材于畲族的神话传说及《高皇歌》、《祖图》(长连)的记载。

    第二部分,明清时期浙南畲族婚姻形态的通与变。此时,畲族婚姻形态的主旋律是族内联姻,同时也有畲汉通婚的形态在此时萌芽,族内联姻与畲汉通婚两种婚姻形态一直处于一种变通的状态。此部分论述,主要取材于畲族蓝氏、雷氏、李氏、吴氏等各姓宗谱,相关契约文书和各地区的地方志记载。

    第三部分,民国时期浙南畲族婚姻形态的传承与扩展,延续了明清时期的婚姻形态,民国时期畲族的族内联姻与畲汉通婚形态继续的延续。此部分论述,主要取材于此时期的地方志记载、田野调查中的契约文书和相关专家学者的著作、论文等。

    第四部分,建国以后的浙南畲族婚姻形态发展,综合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因素,此时畲族的婚姻形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部分论述,主要取材于丽水地区各个村落的问卷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朱凌.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建筑有机更新研究.导师:朱宇恒.浙江大学,2012.

摘要: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南部山区,是一座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它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浙江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自1984年景宁设立畲族自治县以来,县城经历了“畲民下山进城”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县城建设陆续完成,城市面貌日渐清晰。但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设计水平等原因,景宁县城多由低层次、无风格的建筑所组成。

   近年来,围绕“畲族文化的挖掘保护”、“畲族旅游的开发”的“中国畲乡”建设成为了景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当地政府和市民,都迫切希望改变景宁县城原有风貌,营造“畲族特色”的城市风貌。

    本文的研究既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本文以景宁县城既有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建筑有机更新的设计方法作为研究手段。通过对畲族主要聚居区——浙南和闽东地区的实地调研和畲族民族文化的学习,探索有畲族特色的建筑有机更新设计方法,分别为:

    .景宁县城建筑空间与环境更新研究

    .景宁县城建筑形式与细节更新研究

    .景宁县城建筑材料与色彩更新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2)》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3)         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1)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