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7)

2007年12月31日 暂无评论
2007年12月31日:

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7

 2007.jpg

何小勋,薛芳荣.客家民间艺术风格的教学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2007,(29):187-188.

李敏宇,庄南鹏.寻汀州古韵  品客家文化——长汀古商业街改造.艺术.生活,2007,(05):77-78.

刘大可.论台湾的“客家运动”.台湾研究,2007,(06):42-46.

张晓梅.赣南客家山歌的保护与创新.艺术教育,2007,(12):31.

王东.论客家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中央苏区红色设计的影响.艺术教育,2007,(09):134.

王东.客家民间艺术的和谐观对中央苏区红色设计的影响.艺术教育,2007,(11):125.

苏碧亮.审视福建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读曾纪鑫《永远的驿站》.闽台文化交流,2007,(01):143-145.

杨海中.第六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安阳召开.闽台文化交流,2007,(04):156-157.

吴巍巍.闽台客家巫姓文化亲缘的传承与嬗变.闽台文化交流,2007,(02):59-64.

黄禹康.神奇的客家“九厅十八井”.建筑,2007,(01):75-77.

蓝玉文.趣谈客家人的乳名.中国老区建设,2007,(02):48.

樊国敬,邹春生.由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引发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01):333-334.

谢镇成,林庭芳.客家医德医术的崇高典范——记长汀县荣春中草药开发脑科研究中心主任赖如良.政协天地,2007,(01):49.

李婷婷,陈震云.客家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住宅建设中的传承.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01):167-170.

李彦.从客家音乐现状看加强客家音乐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惠州学院学报,2007,(01):125-128.

赖惠英.倾力创造和演绎南方新民歌.南国红豆,2007,(01):56-57.

邱庞同.释“粄”.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7-8.

李晓方,温小兴.明清时期赣南客家地区的风水信仰与政府控制.社会科学,2007,(01):108-114.

王中山.中山“谈”筝——古筝教学笔记().乐器,2007,(02):35-37.

范凌云,高鹏.论江西民歌的发掘与保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安徽农业科学,2007,(03):852+858.

王彬,司徒尚纪.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地理研究,2007,(02):238-248.

周建华.赣南客家籍将军的文化情结.党史文苑,2007,(01):18-23.

梅宏.新视角  新领域  新成果——评舒龙主编的《客家与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一书.党史文苑,2007,(02):79-80.

戴长柏,林正添.乘风扬帆正启航——记三明市客家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文.福建质量管理,2007,(01):26-27.

殷丽萍.廖仲恺与客家文化的传承——兼论影响客家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1):86-89+105.

钟福民.论赣南客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以赣县白鹭村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1):78-81.

唐群.论客家民间传统童谣的地域特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1):82-84.

温珍琴.从饮食谚语看客家精神的特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1):85-87.

张允蚌,张齐斌.赣南闽西客家体育文化初探.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01):35-36.

关杰,杨韬.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看广东梅州客家《香花》仪式中音乐的运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41-150.

贺超.客家文化与现代文明.江西社会科学,2007,(01):145-148.

周建华.客家文学与中央苏区文学源流初探.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01):63-65.

李贞刚.客家建筑的典范——九厅十八井.建筑工人,2007,(01):36-37.

野山.美丽神奇的客家围屋.两岸关系,2007,(02):57-59.

赵金岭,肖桃芳,施蓓华.赣州市体育旅游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辽宁体育科技,2007,(01):8-9+14.

韦祖庆.客家人聚合性格与围屋——以广西贺州客家为例.龙岩学院学报,2007,(01):32-36.

林清书.闽西双语双方言研究情况简述.龙岩学院学报,2007,(01):99-104.

曾德万.试论武平东留乡所属上四乡(六个自然村)客家话声调.龙岩学院学报,2007,(01):105-107+122.

陈晋红.粤东客家“围龙屋”文化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123-125.

燕凌,高健婕.关西新围的建筑文化内涵.美术大观,2007,(03):72.

严奇岩.“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文化解读——以四川客家话为考察对象.天府新论,2007,(02):126-131.

熊海群,张怀珠.闽西客家土楼民居中风水因素的探究.小城镇建设,2007,(03):81-84.

谭志蓉,王丽.立足客家文化  发展休闲旅游——洛带古镇旅游调查报告.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65-67.

陈杏梅.客家毛村水运经济际遇的变迁.东南文化,2007,(02):61-63.

王发志.张弼士与客家文化.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2):109-112.

陈学军,冯智明.客家鸡歌之比兴思维与鸡俗信谫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107-110.

肆口.八方英才汇杭城  累累硕果结金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四次会员大会综述.人民音乐,2007,(02):70-72.

卢小燕.风水历史文化名山杨仙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10):322-323.

何灵.“画”出来的新闻会更美——试论新闻表现手法的创新.声屏世界,2007,(04):31.

汪义生.客家文化——极具特色和活力的族群文化.统一论坛,2007,(01):54-56.

李吉远,谢业雷.体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武术文化探析.搏击.武术科学,2007,(03):12-13.

陈安华.广东汉乐的丰碑——纪念何育斋大师诞辰120周年.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1):111-112.

王可.“纪念罗香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梅州举行.学术研究,2007,(03):158.

.叶向阳:山水画艺术.新闻与写作,2007,(04):69.

温昌衍,温美姬.梅县方言的几个语音变例——兼谈几个相关的本字.语言研究,2007,(01):36-40.

黄玉英,袁大位.江西客家山歌述略.中国音乐,2007,(01):192-195.

兰玉英,曾为志.成都洛带客家方言“子”尾的用法研究.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49-53.

.旅游地理与资源.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01):64-69.

江振东,陈征东.大埔西湖公园规划设计.广东园林,2007,(02):31-34.

周建新.把目光投向赣南.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1.

罗烈师.管窥江西客家研究未来趋势:台湾与粤东的经验.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2-9.

王东.明代赣闽粤边的人口流动与社会重建——以赣南为中心的分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10-16.

周建新.“在地”与“旅行”——客家族群和区域文化的研究实践与跨越:以赣南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17-22.

吉慧,温沛纲.闽西客家土楼民居解析——以福建上杭绳武楼为例.广州建筑,2007,(02):3-7.

曾晓林.客家谱牒中族规家训的法人类学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7,(04):230-232.

雷近芳,夏硕军.论客家研究文献考察的意义与应用.嘉应学院学报,2007,(01):5-8.

谢重光,兰俏梅.浙南汀州村考察记.嘉应学院学报,2007,(01):9-12.

赖荣幸.客家人与新兴木刻运动.嘉应学院学报,2007,(01):24-26.

魏明枢.近现代客家人“过番”的历史文化背景.嘉应学院学报,2007,(02):9-13.

周建华.客家文学与中央苏区文学源流浅论.嘉应学院学报,2007,(02):19-22.

邱浪平.客家人的汉帝信仰——以赣南宁都县个案研究为例.嘉应学院学报,2007,(02):23-28.

卢继定.动乱中的偏安——清末潮汕地区潮、客关系浅析.岭南文史,2007,(01):11-15.

冯智明.贺州关帝庙祭祀仪式的行为叙事表达.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01):110-113.

陈春声.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族群问题——以“潮州人”与“客家人”的分界为例.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73-77+92.

张小聪,房学嘉.尖山:一个客家村落17-19世纪的迁台.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84-88+92.

黄文杰.对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传承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S1):225-226.

陈大富.闽西客家族谱与史料价值.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01):95-98.

李叶青.试述桂东客家婚俗及其非主流文化分析.绥化学院学报,2007,(02):129-131.

陈利群.从《长舌巷》看程贤章长篇小说的创作意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91-94.

黄均远,苏湘文.龙岩局结合本职参与福建土楼“申遗”.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7,(05):57.

安国楼.早期夏威夷客家妇女的“黄金”梦——《夏威夷》对中国客家人的描述.中国图书评论,2007,(05):22-26.

何秋娥.梅州客家民俗文化特点研究.科技咨询导报,2007,(12):120.

刘小容,王瑛.历史名人公园设计初探——以梅州市黄遵宪公园为例.科技资讯,2007,(12):200-201.

杨祥麟.台湾文化与河洛文化.中州学刊,2007,(03):154-156.

安国楼.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中州学刊,2007,(03):156-157.

傅丽,陈宾茂.浅谈江西赣南道教歌舞的审美意蕴与客家文化特征.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1):96-98.

华萍.凸显闽西文化底蕴  感受客家语言魅力——闽西客家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开放潮,2007,(Z2):44-45.

曲鸿亮.海峡文化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105-108.

王贤淼,吴福文.海峡两岸高校的客家学研究.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9-13.

吴福文.客家经济协作体——闽粤赣边区域经济交流与协作纵论.发展研究,2007,(05):31-32.

吕海雪,方汉田.客家情怀——记广东梅县荷树园电厂行政办公楼装饰设计.广东建筑装饰,2007,(03):38-43.

谢钧祥.根在中原的客家人.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03):15-19.

吴秀娟.客家服饰文化与陶瓷艺术的交融.江苏陶瓷,2007,(03):38-40.

陈天长,张永麟.打造客家首府新品牌.就业与保障,2007,(04):22.

籍明明,李冬明.客家文化与赣南法治建设——客家文化对赣南民众法律意识的影响.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2):27-28.

吴秀娟.客家花帽艺术语言.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8):258+260.

连允东.站岭寻古.安全与健康,2007,(10):42-43.

雷阵鸣.略论畲族与汉族客家在血统、语言及农耕等方面文化互动的“主客”定位.丽水学院学报,2007,(03):15-20.

张慧芹.感受赣南苏区精神  领略江西客家文化——中国美协庆祝建军八十周年赴赣南专题写生采风活动纪行.美术,2007,(06):36-37.

项萌.客家祖先迁居传说中的女性角色与性别观念考察——桂东南客家家族个案研究.民族论坛,2007,(06):20-22.

刘小兰.赣南客家民歌与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传承关系研究.人民音乐,2007,(05):45-47.

周建新.在路上:客家人的族群意象和文化建构.思想战线,2007,(03):17-22.

陈彦生,叶碧如.台湾客家人的爱国情怀.沈阳大学学报,2007,(03):71-73.

唐宝洪.客家族谱缘——记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客家族谱馆馆长严雅英.台声,2007,(06):53-54.

曾祥委.客家的经济、文化与民性.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03):51-53+1.

祝振军,杨明.客家传统文化对梅州“足球之乡”形成的影响.体育文化导刊,2007,(05):91-93.

刘云程.说说我的三个女人戏.中国戏剧,2007,(05):44-47.

黄秀升.马山客家话名词常用后缀的对应关系.新西部(下半月),2007,(06):196-198.

黄林.客家人的灶文化——以博白县大安村客家饮食文化调查为个案.广西地方志,2007,(02):58-61.

王馗.田野中的演剧艺术空间.艺术评论,2007,(06):35-36.

黄玉英.赣南客家“肩担客”的山歌声韵.福建艺术,2007,(03):38-39.

赖粤东.试论客家山歌的情歌本色.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87-90.

周雪香.从客畲混化到“纯粹自体”——罗香林客家源流观的演变.贵州民族研究,2007,(03):81-86.

李婷婷.传统民居演变过程中防灾作用的初步研究——以梅州客家传统民居为例.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03):22-26.

李传成,厍金杰.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双重尺度——以龙岩火车站为例.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03):27-31.

梁嘉.古朴丰富的生活画册——浅析客家民居壁画艺术.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07):18-19.

庄初升.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的体标记“开”和“里”.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148-152+158+209.

唐宝洪.上杭的客家姓氏.两岸关系,2007,(07):56-57.

陈平平,吴水田.对发展县域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江西省龙南县为例.老区建设,2007,(06):15-16.

叶必森.“蜜蜂朝房”的由来.蜜蜂杂志,2007,(06):35.

王耀华.关于民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以畲族民歌为例.音乐研究,2007,(02):15-21.

田阡,孙箫韵.城市化进程中的宗族变迁——以深圳龙西客家社区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7,(02):61-67.

刘军.客家移民流动与乡村聚落变迁——对一个华南乡村姓氏的追踪调查.广西民族研究,2007,(02):68-74.

温昌衍.论客家方言“嫲”的语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143-145.

黄志繁.什么是客家——以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90-96.

朱慧珍.客家人与少数民族广结良缘建立和谐家庭——广西三江富禄镇民族关系考析之一.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84-88+92.

王明前.太平天国官制的基本原则与前后期变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45-50.

王荷珣,黄震.客家区域研究的实践初探——兼论罗香林的客家学贡献.贺州学院学报,2007,(01):39-42+58.

邵新蓓,彭炜.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庙会与客家妇女——以赣州水东镇七里村仙娘庙会为例.宜春学院学报,2007,(03):108-112.

邬帆,刘飞鸣.花艺之旅  神遇围龙屋.园林,2007,(06):16-17.

杨力.“中国风”随《土楼》西行.音乐生活,2007,(07):32-33.

黄业敏.客家土楼——山坳里的神秘家园.中国城市金融,2007,(07):74-75.

周雪香.明清闽粤边客家地区人口向外流动的内部差异.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02):39-45.

.万科-土楼计划,中国.世界建筑,2007,(08):64-73.

傅璟.浅谈自然与人文生态同构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环境.美术大观,2007,(07):70-71.

周晓平.从客家民间文学谈客家女性形象及其成因.农业考古,2007,(03):223-226.

郭祝崧.四川台湾,万里同风.文史杂志,2007,(04):69-70.

温美姬.客家方言几个与动物有关的古语词本字考辨.农业考古,2007,(03):66-68.

温昌衍.客家歇后语浅析.农业考古,2007,(03):207-210.

熊飞.论兴国山歌的萌发、定型与衍播.农业考古,2007,(03):242-244.

邓辉,饶丹丹.浅析兴国山歌对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农业考古,2007,(03):171-173.

肖承光,刘勇勤.中国传统“风水”意蕴解读——兼析客家形法派意象风水.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7,(02):69-72.

刘晓春.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以梅州市与兴国县为对象.民族文学研究,2007,(03):121-127.

谢留文,黄雪贞.客家方言的分区(稿).方言,2007,(03):238-249.

陈晖,鲍厚星.湖南省的汉语方言(稿).方言,2007,(03):250-259.

徐子南,孟维平.古筝的演变流派及特点.乐器,2007,(07):44-46.

熊青珍.粤东客家地区陶瓷艺术品的开发——以梅州大埔陶瓷为例.中国陶瓷,2007,(06):57-58.

严奇岩.移民与四川人“打乡谈”.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72-74.

黄志繁.建构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关于赣南客家研究的思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4):7-12.

饶伟新.清代赣南客民的联宗谱及其意义初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3-17.

钟俊昆.罗香林:史学家的文艺观——以《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为中心的考察.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4):51-54.

赖艳华.畲族与客家文化交融新探.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31-36.

杨帆.谈客家山歌的民系特色.鸡西大学学报,2007,(04):91-93.

郑杰.浅析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审美表现.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93-195.

宋俊华,刘晓春,林斯瑜,揭英丽.岭南人文图说之四十二——梅州客家山歌.学术研究,2007,(06):162.

黄尚军,曾为志.四川新都客家话音系.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04):80-83.

李秋莳.浅谈“南派”筝艺.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6):149-150.

马方玲.一个神奇的民族和一个神奇的民系——犹太精神与客家精神之比较.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3.

罗勇.赣南——客家研究的聚焦地和实践基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4):6.

许远忠.客家遗风  独放异彩——连平忠信花灯制作艺术及吊灯文化.美术大观,2007,(07):64-65.

李艳.赣南客家民间工艺品赏析.美术大观,2007,(07):66.

龚传国,张正华,胡凯明,余导华.客家小曲药饼的生产技术.酿酒科技,2007,(09):61+64.

刘镇发.现代方言的浊擦化——附论中古邪母的形成.中国语文,2007,(02):169-174+192.

熊青珍,梁嘉.绘画艺术与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美学相似性.文艺争鸣,2007,(07):156-157.

詹圣泽.闽西客家宗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史概述.学术交流,2007,(08):118-121.

赖荣幸.客家文化对胡一川革命人生的影响.龙岩学院学报,2007,(04):12-14.

俞如先.论客家定光公信仰的形成与发展.龙岩学院学报,2007,(04):15-19.

黄雪英.开发闽西文化资源  促进闽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闽西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思考.龙岩学院学报,2007,(04):40-43.

邱前进,林亦.广西宾阳客家方言音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16-24.

谭元亨.谱牒:无形的“祖宗言”.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78-81.

宋德剑.族群融合的观点与人类学方法的重视——重读《客家研究导论》之启示.嘉应学院学报,2007,(04):9-12.

刘军.客家移民流动与乡村聚落变迁——对一个华南乡村姓氏的追踪调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4):43-47.

吴永章.罗香林与客家研究论略.嘉应学院学报,2007,(04):5-8.

冷剑波.罗香林客家源流观的再认识.嘉应学院学报,2007,(04):13-17.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综合大厦.城市建筑,2007,(08):53-54.

杨彦辉.客家文献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探讨.图书馆论坛,2007,(03):67-69+45.

黄娟.北部吴语毗陵小片的三个语音现象.科技咨询导报,2007,(26):247.

聂婷.“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经济学思考.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10):65-66.

郭福生,刘林清,杨志,曾晓华.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03):214-222.

罗勇.略谈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寻根,2007,(05):4-8.

严奇岩.神榜与四川客家人的祖籍记忆.寻根,2007,(05):19-21.

赖祥亮.浅谈客家巫术文化的源流.寻根,2007,(05):9-14.

卢小燕.从客家谚语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理.农业考古,2007,(04):116-123.

钟林斌.客家酿豆腐与北方包饺子.寻根,2007,(05):22-24.

赖祥亮.论客家巫术文化的源流.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52-57.

韦祖庆.客家围屋的生态美学意蕴——以贺州客家围龙屋为例.贺州学院学报,2007,(02):40-45.

唐海萍,丛皓.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迁移作用及其对策.贺州学院学报,2007,(02):75-78.

谭树林.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客家源流研究——以欧德礼、毕安、肯比尔为中心.学术研究,2007,(09):39-45.

福文.30集电视剧《客海往事》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当代电视,2007,(10):39.

赖俊才.桂南客家采茶唱腔浅析及其在戏剧中的应用.歌海,2007,(06):12-13.

李晓谭.客家天.地.人.创作评谭,2007,(02):65.

白晓剑,何小勋.略论客家民间艺术的审美形态.美术大观,2007,(10):176-177.

王尧.与传统对话:民间文化的当代观照——“第五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会议”综述.民俗研究,2007,(03):268-272.

林多贤.论赣南师院人“精气神”的历史渊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1-5.

彭曙光.试论对台湾广播语言选择的语境意义.东南传播,2007,(09):32-33.

谢莉.论生态旅游促进梅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03):81-83.

陈尧峰,张海国.台湾客家汉族手肤纹学研究.解剖学报,2007,(05):606-609.

石奕龙,丛云飞.一个客家山村的元宵游神赛灯活动.民俗研究,2007,(03):87-94.

谢重光.也论客家称谓正式出现的时间、地域和背景.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3):22-25.

包绍亮.山区生态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3):56-58.

谢重光.客家山歌文化渊源新论.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5-10+112.

钟俊昆.历史、现实与审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6.

万建中.歌谣学运动的代表性成果——评钟敬文先生的客家山歌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7-11.

揭英丽.客家山歌夕阳正红——广东客家山歌民众考察.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12-16.

钟俊昆.论客家山歌的风格.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17-19.

曾晓林.客家族谱与社会文化行为控制——以石城温氏族谱为例的法人类学思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20-22.

李晓方.明清时期闽粤客家的倒迁与赣南生态环境的变迁述论.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47-51.

李艳.论赣南客家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121-123.

冯智明,倪水雄.贺州客家人祭祀饮食符号的象征隐喻——以莲塘镇白花村为个案.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4):150-154.

张海华,白丽平.民间美术视角:客家地区高校美术课程改革探析.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0):129-130.

廖开顺,蔡登秋.三明客家新移民现象分析.三明学院学报,2007,(03):278-282.

杨德跃.客家建筑和客家人的社会心理.甘肃科技纵横,2007,(05):122+158.

杨帆.客家民居建筑的美学思想.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87-88.

彭央华,谢家赞.略论赣南客家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8):20-21.

熊青珍.客家妇女“围身裙”的艺术美.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05):157-158.

.闽西客家祖地行  前言.政协天地,2007,(10):15.

张木森,林庭芳.发挥政协优势  推进闽台客家文化交流.政协天地,2007,(10):19-20.

张佑周.闽西,天下客家人的祖籍地.政协天地,2007,(10):16-18.

李贵海.客家文化对台交流日渐升温.政协天地,2007,(10):21-23.

孙国亮.客家文化研究引起海内外瞩目.政协天地,2007,(10):24-25.

宋客.客家土楼直击“世遗”.政协天地,2007,(10):26-27.

林善珂,罗炳星.定光古佛,闽台客家的共同信祖.政协天地,2007,(10):27-28.

何志溪.客家节庆民俗撷趣.政协天地,2007,(10):28-29.

何尚武.科举制度对区域教育文化的多重影响探析——以客家梅州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龙岩学院学报,2007,(05):16-19+24.

邝永辉.《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辨误和商榷.龙岩学院学报,2007,(05):20-24.

赵文生.边缘文化的魅力.招商周刊,2007,(19):88.

杨宝,宁倩.传统生土民居建筑遗产保护对策——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华中建筑,2007,(10):162-165.

张咏梅,朱艳芳.客家特色食品的包装设计研究.包装工程,2007,(11):221-222+236.

王东.论中央苏区红色设计的特征.包装工程,2007,(11):225-227.

郑祖植.魅力土楼.国家电网,2007,(09):94.

彭清水.美丽的清流.森林公安,2007,(05):45.

童晓娇.生态博物馆的社区参与模式初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666-669.

林彩虹,乐天.十足乡野味  地道客家菜.市场瞭望(上半月),2007,(08):62-63.

刘昕,霍宏君,尤志鹏.行为建筑学初论.低温建筑技术,2007,(05):38-39.

.赣粤客家地区的瑞狮艺术.大众文艺(理论),2007,(10):81.

陈成沛,吴斯婷.“应把他乡做故乡,莫把故乡做他乡”——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侧记.两岸关系,2007,(11):49-50.

.八闽快讯.政协天地,2007,(11):54.

余兆禄.满目春色话闽西.福建党史月刊,2007,(04):7.

杨丽珍.“坐着火车去拉萨”——美国“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大陆参访团西藏行.台声,2007,(11):44-48.

贺超.研究客家文化  构建赣南客家新人格.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1):11-12.

温珍琴.赣南客家詈语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08):19-20.

陈新凤,郑玉玲.略论闽台汉族民间音乐文化特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49-52.

谢丽萍.连城道教音乐的地域性特征——兼论其与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的关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53-59.

谢重光.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244-250.

陈世松.中国近代以来学术建构对客家研究的影响——以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为例.社会科学研究,2007,(06):162-166.

张应斌.客家研究的起源——从宋湘、黄遵宪到罗香林.嘉应学院学报,2007,(05):5-10.

房学嘉.罗香林学术思想启示与客家学研究实践.嘉应学院学报,2007,(05):11-16.

古晓君.从客家熟语看客家教育传统.嘉应学院学报,2007,(05):17-21.

汤克勤.论《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属和文史意义.嘉应学院学报,2007,(05):63-66.

陈兰棠,丘晓晴,黄红梅.福建省上杭县:培育“四大文化”  提升城市品位.城乡建设,2007,(12):37+4.

杨彦辉.开发客家文献  服务梅州旅游业.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9-11.

王玉琼,王立新.小城镇与乡村旅游互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小城镇建设,2007,(12):101-104.

郑杰.探寻客家民居旅游资源的八大亮点.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09):52-54.

曾光敏,王院成,张雪琼.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商场现代化,2007,(35):217-219.

房敏.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促进粤闽赣客家地区旅游合作.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5):136.

.东源县客家民俗博物馆.广东科技,2007,(12):76.

胡赛标.台湾政坛的客家骄子——记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决策与信息,2007,(12):23-26.

曾玲玉.广东梅州客家居民削坡建房与泥石流灾害.四川地质学报,2007,(04):285-287.

.梅州市南堤带状公园设计方案竞赛中规院胜出.城市规划通讯,2007,(11):6.

吉慧,张春阳,许建和.福建上杭县绳武楼解析.华中建筑,2007,(11):110-112.

王媛.客家传统的移植与嫁接——浙江松阳石仓村客家移民老宅考察与研究.华中建筑,2007,(11):135-137.

李小华.永定客家方言助词“倒”及“倒”字溯源.语言科学,2007,(06):92-99.

吴越.戎马倥偬歌嵌情——试论闽西客家地区革命山歌的艺术特征.艺苑,2007,(10):9-10.

薛希惠,郑秀华.六千公里寻根路——马来西亚客属车队寻根之旅侧记.安全与健康,2007,(24):19.

刘镇发.从方言比较看广州话梗摄开口三四等韵字文白异读的由来.方言,2007,(04):311-318.

王紫娟.花甲老人的爱国情怀——记农工党员、侨眷陈纲祖.四川统一战线,2007,(08):28-29.

李晓红.清流客家山歌艺术性管窥.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02):197-198+205.

李小华.客家方言中的两性文化观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2):230-232.

李奇瑞.赣北方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系统的自我调节.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88-89.

刘霞.客家体育与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04):56-58.

张允蚌,钟晓华.客家体育文化与赣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整合的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06):69-70.

.东源县客家民俗博物馆.广东科技,2007,(14):78.

李红.山区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梅州市为例.商场现代化,2007,(36):204-206.

曾光敏,王院成,张雪琼.“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新发展战略探讨——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企业经济,2007,(12):67-69.

林更生.客家藤茶文化.福建茶叶,2007,(04):46.

钟俊昆.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的特质比较.农业考古,2007,(06):186-188.

陈红.赣南客家古文探析.农业考古,2007,(06):195-197.

林晓平,戚莎莉.略论客家农村地区风水盛行的原因和客家祠堂风水观.农业考古,2007,(06):221-224.

温云远.她的客家族谱情.政协天地,2007,(12):59.

钟声宏,黄德权.中国大陆客家人居的空间分布及群体的特质.广西民族研究,2007,(04):80-85.

徐杰舜,覃锐钧.族群特征与社会发展诉求——以广西柳城县大安村的平话人与客家人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32-42.

刘霞.客家体育与和谐农村社区构建.农业考古,2007,(06):158-160.

吴玉华.利用客家体育资源,构建娱乐体育教学体系.教育探索,2007,(12):59-60.

李文芳.试论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确定与提升——以福建龙岩市为例.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1-4.

陈涛,崔胜军.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状况分析与对策.农业考古,2007,(06):176-178.

杨永俊.论赣西北客家佛教道士的度亡醮——以江西万载高城乡村佛教道士度亡醮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07,(12):222-226.

韦祖庆.客家民居结构演变:解放个性的审美文本——以贺州客家民居为例.贺州学院学报,2007,(03):34-38.

郑威.围屋化:族群历史记忆的社会化叙事——贺州客家围屋作为叙事文本的文学人类学分析.贺州学院学报,2007,(04):51-55+100.

杨保雄.作为生命形式的客家山歌.贺州学院学报,2007,(04):68-72.

刘村汉.广西方言研究专栏主持人刘村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1.

韩霏.广西博白县沙河镇客家话同音字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15-21.

邱前进,林亦.英德客家方言音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22-30.

古贤明.桂东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色.贺州学院学报,2007,(04):61-63.

.创新理论要点选登.创新,2007,(06):11+57+79+93+134+139-141.

黄燕群.民俗旅游:贺州旅游的活力源.贺州学院学报,2007,(04):42-46.

郭一丹.古镇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洛带个案调查研究.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6):132-134.

董灵.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启示——桂南博白客家采茶戏母题音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4):94-98+5.

陈东生,刘运娟,甘应进.客家儿童服饰研究.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12):11-13.

张雅丽.蓝绿阵营对“中间选民”的争取——台湾2008年大选研究.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4):29-33.

韩强.岭南区域文化构成及特色.岭南文史,2007,(04):17-22.

何小勋,薛芳荣.客家民向美术色彩特征分析.美术大观,2007,(11):188-189.

朱慧珍.客家人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广西三江富禄镇民族关系考析之二.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74-77+89.

贺超.现代赣南客家人的资源优势与思想劣势初探.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02):26-27.

温珍琴.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饮食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04):39-41.

周建华.客家文学与中央苏区文学源流浅论.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05):25-27.

郑杰.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与乡土美术教育.艺术探索,2007,(04):72-73+160.

樊洛平.台湾客家“移垦社会”的生存形态与文化根基——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80-84+131.

张波.有一种建筑叫围屋.房地产导刊,2007,(22):78-80.

谢重光.闽粤土楼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历史文物,2007,(01):76-82.

廖小荣.客家文化的瑰宝——客家山歌.广东艺术,2007,(04):38-39.

.吮指香又一美食新潮流.科学投资,2007,(11):59.

吴璨.挖掘赣南客家音乐课程资源的构想.江西教育科研,2007,(01):104-105.

贾慧敏,林泉.红土地,客家人.民族音乐,2007,(01):45.

史善刚,董延寿.论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国文化研究,2007,(01):193-198.

谭元亨.客家与太平天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49-54+59.

罗康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探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55-59.

刘小妮.客家情怀的诗意抒说——浅论近年闽西客家散文与小说.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60-65.

江金波.试论梅州客家文化中心的形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66-70.

侯利阳.梅州客家围拢屋美妙空间初探.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04):18-19.

邵敬敏,周娟.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08-117+155-156.

罗光荣.旅游兴县战略的价值所在与实现措施——以江西省铜鼓县为例.老区建设,2007,(02):25-27.

蔡驎.历史上汀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客家形成的自然背景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97-102.

刘运娟,甘应进,陈东生.客家衣饰文化中的节俭之风.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03):55-57.

顾晓伟.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看我国旧城更新.现代城市研究,2007,(04):48-54.

施咏.南音三弦琉球乐  母语多元传授业——王耀华学术成果述评.中国音乐,2007,(02):130-139.

周雪香.明清闽粤边客家地区的商品流通与城乡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02):93-101.

周大鸣.“文化多元与当代世界”专题研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

刘焕云.21世纪台湾多元化政策与客家文化之发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8-23+124-125.

王庆.论成都龙潭寺客家话的t■、t'、■.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54-56+68.

刘运娟.海西客家与闽南妇女服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州市政协、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海峡文化研究会.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州市政协、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海峡文化研究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07:5.

冯秀珍.易学哲学与客家围龙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4.

黃莉婷.自然繁衍的迷醉美学.实践大学设计学院媒体传达设计学系、实践大学设计学院时尚与媒体设计研究所.数位、媒体、新异象2007国际设计研讨会论文集.实践大学设计学院媒体传达设计学系、实践大学设计学院时尚与媒体设计研究所:实践大学设计学院,2007:7.

吴贤俊.论异于客家的闽南文化——以闽南圆土楼二宜楼为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厦门市政协.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厦门市政协: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07:8.

汤韵旋.台湾客家族群“隐而不显”之探析.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厦门市政协.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厦门市政协: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07:5.

刘春艳.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桂东南客家饮食文化传承——以陆川县乌石镇为个案..饮食文化研究(2007年第1期).: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2007:7.

钟晋兰.乡镇墟市与民间信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导师:林国平.福建师范大学,2007.

陈曼娜.闽西客家妇女的音乐行为及社会文化内涵.导师:蓝雪霏.福建师范大学,2007.

刘立恒.龙川客家方言时间副词研究.导师:练春招.华南师范大学,2007.

赖汉林.石城话语音分析.导师:陈泽平.福建师范大学,2007.

曾德万.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所属上四乡(六个自然村)客家话调查研究.导师:陈泽平.福建师范大学,2007.

张赛英.关于印尼城市中文名称的命名分析.导师:孙玉卿.暨南大学,2007.

李丽云.赣南地区客家教育研究.导师:李延平.陕西师范大学,2007.

王斯妮.客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与学.导师:唐德根.湘潭大学,2007.

林宁.川西平原古镇的社会文化变迁.导师:何一民.四川大学,2007.

刘起昆.客家方言词源考索.导师:谭伟.四川大学,2007.

邹积艺.旅游节事的文化解释及社区影响研究.导师:杨振之.四川大学,2007.

何凌.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导师:彭先国.湘潭大学,2007.

李雄文.龙岩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模式研究.导师:钟全林.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余涛.赣州市地税系统实施文化管理初探.导师:彭迪云.南昌大学,2007.

汤翔燕.赣南客家乡土建筑—围屋的建筑型制及其室内研究.导师:王向阳.南昌大学,2007.

徐义强.闽西客家萨满研究.导师:邓晓华;李文睿.厦门大学,2007.

蒋芸敏.赣州旧城中心区传统空间保护与传承研究.导师:张敏.清华大学,2007.

冷剑波.清代陆丰地区客家人移民台湾探究.导师:房学嘉.南昌大学,2007.

邱锡凤.上杭客家话研究.导师:陈泽平.福建师范大学,2007.

郑丽霞.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导师:唐炎钊.厦门大学,2007.

陈连娣.探索客家山区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建设.成才之路,2007,(24):42-43.

陈涛,吕晓娟.和而不同:客家围屋建筑与徽派民居建筑文化内涵之比较.文教资料,2007,(05):187-189.

陈华,陈涛.客家妇女投身苏维埃运动的心理解读.文教资料,2007,(08):118-119.

肖莹.客家饮食的文化内涵.文教资料,2007,(20):130-132.

张海华,肖俊.客家地区民间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整合及实践方法.文教资料,2007,(30):55-56.

刘燕,黄伟锋.赣南客家话语讳与委婉语.语文学刊,2007,(S1):129-131.

张赞旭.神奇的客家土楼.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12):53-54.

黄金发.客家传统日用器具设计探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07:6.

张淑圆.七○年代新埔义民祭典活动之表征空间建构初探:兼论仪式空间遗产对于新竹地方再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遗产——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营造》第四辑).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07:5.

袁少芬.河洛中原文化类型辨——兼谈客家人、平话人的形成.民族史研究,2007,(00):46-60.

石奕龙.闽西武平中山镇军家人与客家人的民间信仰.中国研究,2007,(Z1):210-236+300.

陈运旗.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经济的调查和思考——从游客角度解析.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07:3.

邱永谦.陪田古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文化解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7:4.

李婷婷.广东客家传统民居结构受损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7:4.

廖登发.天光云影共徘徊——客家文化(校本)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渗透初探.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发现杂志社,2007:4.

严雅英.跨越海峡——上杭县图书馆创新服务理念.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社区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山西省图书馆学会.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社区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山西省图书馆学会: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07:4.

丁和隆.跨越海峡:两岸客家的谱牒情缘.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5.

叶智彰.云南永胜的客家人.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6.

叶智彰.试从自然科学角度探讨客家源流.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4.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赴永胜调研组.客家人及其后裔在云南永胜(调研报告).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7.

叶智彰.从人类学和遗传学角度探讨客家民系本质.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7.

叶少玲.客家人与云南.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3.

叶少玲.云南客家研究.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3.

李兴发.客家文化的变异.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7.

邓习权.客家有争议的一些问题探讨.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3.

李兴发.客家民居的生态意识.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9.

叶少玲.客家教育研究.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4.

叶少玲.客家教育与云南.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07:4.

林必伟,邓国辉.贺州消防为围屋建筑群严把安全关.中国消防,2007,(20):45.

Lijung Wang.Diaspora, Identity and Cultural Citizenship: The Hakkas in 'Multicultural Taiwan'.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2007,30(5):.

钟文烘.利益与意义.导师:曾少聪.中央民族大学,2007.

吴伟琴.北海粤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导师: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2007.

刘文炯.永定土楼群文化生态关系研究.导师: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2007.

陈潇儿.罗九香客家筝艺术风格研究.导师:林玲;陈安华.首都师范大学,2007.

雷艳萍.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现象研究.导师:彭利贞.浙江大学,2007.

李晓文.赣南客家地区许真君信仰研究.导师:罗勇.赣南师范学院,2007.

杨亚东.中西文化之间的韩素音.导师:樊得生.兰州大学,2007.

盛长富.宋元时期闽西地方动乱与社会变迁.导师:黄志繁.南昌大学,2007.

张小聪.清代长乐客家迁台探究.导师:房学嘉.南昌大学,2007.

王欣.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导师:李万进;周耘.武汉音乐学院,2007.

徐翀.仪陇客家话语音研究.导师:高廉平.西南大学,2007.

洪英.潮安畲语词汇比较研究.导师:林伦伦.汕头大学,2007.

李玉娇.广东梅州客方言词汇内部差异比较研究.导师:邵慧君.华南师范大学,2007.

曾欢玲.《古香阁诗集》校注.导师:左鹏军.华南师范大学,2007.

涂水香.红色旅游的竞争力分析.导师:陈洛.广西民族大学,2007.

郑丽鑫.闽西客家文化旅游RMP分析研究.导师:袁书琪.福建师范大学,2007.

王泽巍.福建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导师:郑耀星.福建师范大学,2007.

廖燕平.改革开放以来的赣南区域经济与旅游业发展(1978-2005.导师:黄志繁.南昌大学,2007.

刘艽明.龙岩城市化进程及其发展模式研究.导师:陈力;关瑞明.华侨大学,2007.

邵华.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变迁.导师:唐仁郭.广西师范大学,2007.

莫育珍.从特征词看桂南平话与粤方言的关系.导师:韦树关.广西民族大学,2007.

李叶青.贺州客家与瑶族族群关系研究.导师:廖杨;覃彩銮.广西师范大学,2007.

汤春华.博白客家节日饮食习俗的调查与研究.导师:杨树喆.广西师范大学,2007.

冯智明.贺州客家人祭祀饮食习俗调查与研究.导师:杨树喆.广西师范大学,2007.

谢菲.博白客家人生礼仪饮食食俗的调查与研究.导师:杨树喆.广西师范大学,2007.

黄林.博白县客家饮食习俗调查与研究.导师:杨树喆.广西师范大学,2007.

黄春.陆川客家人食猪习俗的研究.导师:杨树喆.广西师范大学,2007.

刘春艳.陆川县客家饮食习俗的文化适应与传承困境.导师:杨树喆.广西师范大学,2007.

王荷珣.贺州市客家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导师:杨树喆.广西师范大学,2007.

吕红艳.广西贺州黄田“二月二”节俗研究.导师:刘道超.广西师范大学,2007.

吴方.深圳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导师:庞桂珍.长安大学,2007.

蒋燮.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睄妹子》的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导师:赵宋光;周凯模.星海音乐学院,2007.

李常生,李逢时.台湾苗栗旧铁道与客家庄文化结合发展旅游规划论述.旅游学研究,2007,(00):95-101.

汤志祥.深圳本土方言的地理分布特点.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中国方言学报(第五期).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2007:11.

熊南京.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导师:曾思奇.中央民族大学,2007.

严奇岩.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导师:蓝勇.西南大学,2007.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导师:陈泽平.福建师范大学,2007.

孟万春.商洛方言语音研究.导师:邢向东.陕西师范大学,2007.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7)》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8)         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6)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