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知青闽西乡亲新年联谊暨《远去的岁月》座谈会2011年12月17日在厦门举行(附 邱锡凤简评)

2011年12月17日 暂无评论
2011年12月17日:

厦门知青闽西乡亲新年联谊暨《远去的岁月》座谈会20111217日在厦门举行(附 邱锡凤简评)

 

邱锡凤按

   20111217日,厦门知青闽西乡亲新年联谊暨何英《远去的岁月》座谈会在厦门举行,会场乡情浓郁、友情浓烈、亲情热烈感人!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想起1997101日,400多位厦门知青重返上杭第二故乡活动,博客“火凤凰邱锡凤”博主随团采访前往南阳朱垅坑林场、射山村的知青,一同见证他们与第二故乡的难以割舍的情缘。十余天后的1018日,所采写的长篇通讯《情系这方土——“厦门知青重返上杭第二故乡活动团”活动纪实》刊发于《闽西日报》。

   厦门知青闽西乡亲新年联谊暨何英《远去的岁月》座谈会花絮图片附录于下。

4896e3dbgb45d61543e07&690.jpg

《远去的岁月》作者何英刚下车就收到年轻粉丝邱赠明送来的鲜花

4896e3dbgb45d62473103&690.jpg 

何英与知青在休息室一

 4896e3dbg786fbd2b7108&690.jpg

何英与知青在休息室二

4896e3dbgb45d6441a3a5&690.jpg 

知青们要求先合个影

 4896e3dbgb45d61c93fb6&690.jpg

《远去的岁月》中青潭知青农场所在地上杭中都在外工作的乡贤何永先、林家禄

 4896e3dbgb45d63337a4f&690.jpg

福建省社科院党组书记方彦富(中)与知青老友苏浩峰(右)深情忆旧

 4896e3dbgb45d66a8613e&690.jpg

厦门知名知青作家谢春池(中)主持座谈会

 4896e3dbgb45d64b1b2bd&690.jpg

在上杭插队的知青们济济一堂畅谈往事

 4896e3dbgb45d65bcdb38&690.jpg

会场一角

 4896e3dbgb45d6726b76e&690.jpg

会场一角

 4896e3dbgb45d6537aa1b&690.jpg

主持人春池依旧展示出诗人般的激情

4896e3dbg786fbd90334d&690.jpg 

知青钱培青发言

4896e3dbgb45d681d559e&690.jpg 

方彦富回忆给《闽西文丛》的谢春池送诗稿途中连人带自行车摔入河中险些溺亡

4896e3dbgb45d6894c705&690.jpg 

春池又抖出了当年糗事

 4896e3dbgb45d68fc4014&690.jpg

厦大博导、当年知青郭志超深情忆旧话语凝噎

 4896e3dbgb45d697ec091&690.jpg

厦门日报评论部主任、当年知青苏浩峰发言

 4896e3dbgb45d6a0c5754&690.jpg

中都青潭知青农场场长欧阳秉峰回忆指导员叶汉禄先生往事

4896e3dbgb45e0e785124&690.jpg 

作者给厦门导报记者张顺和签名赠书


附:

厦门知青:以文字形式与历史对话

 

邱锡凤

 

201112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对话会”在厦门举行,对话的由头来自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何英女士的一本书,书名就叫《远去的岁月——知青生活回忆与实录》。该书收录了当年插队福建上杭的厦门知青们撰写的20篇回忆文章,作者纷纷把笔触指向悠远难忘的岁月,指向他们曾经为之挥洒汗水的上杭中都青潭知青农场,以及慈父一般的农场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叶汉禄。

42年前,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从厦门出发来到福建西部的上杭、武平、永定三县农村“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开始了转变整整一代人命运的上山下乡运动。据史志记载,截至196910月,上杭全县先后安置厦门市等外籍上山下乡人员8459名。多年的知青生活,难忘的老乡情怀,使这些厦门知青都把上杭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当天活动的主办方厦门知青文化活动组委会把活动界定为“厦门知青闽西乡亲新年联谊暨《远去的岁月》座谈会”,已经多少透露出了厦门知青与闽西乡亲之间的那份深情,这是一段在非常岁月中以青春、热血和生命浇筑的情谊,一生无法改变。

借着何英编著的《远去的岁月》,中都青潭农场的知青们不约而同地回忆起第二故乡的点点滴滴,说到动情之处,都止不住话语凝噎。老知青王子斌动情地回忆着“一块肥肉的记忆”:在那个物资十分紧缺的年代,生产队杀一头猪就像过年一样,王子斌到农场去看望哥哥,恰逢叶指导员到邻近生产队买来了猪肉,炊事员已按照场里的人头分好肉,临到吃饭时,指导员却将自己碗里唯一的一块猪肉夹到了“客人”王子斌的碗里,并且说你哥哥劳动量大又正在长身体,就不要分他的肉了,我年纪大了,可以少吃一块肉。

而本书编著者何英女士,正是叶汉禄指导员的儿媳妇,她以切身的经历,借一个小小的细节,表达了公公与知青之间真挚感人的深情。她说,在公公弥留之际他当面嘱咐儿子——她的先生,转达他对当年一起创业的知青们的遗言:衷心感谢知青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当时条件差没能让大伙儿吃上好的伙食表示歉意,希望大家珍惜友谊并培养好自己的下一代,希望大家多多保重身体!

如此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诉说着创造了当年知青农场奇迹的叶汉禄指导员。当年插队上杭湖洋的厦门知青作家谢春池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上杭曾经先后产生过两个农场典型,前期是南阳的射山,后期就是中都青潭。1975年 月,龙岩地区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青潭知青农场作为上杭县的先进集体代表出席大会,并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本书的附录部分,给今天的读者提供了一份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即青潭农场指导员叶汉禄在这次大会上发言的原稿。这位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说:“一年多来,我深刻体会到,知识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办好知青农场,就要热爱知识青年,关心知识青年,依靠知识青年。”“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把知识青年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要把自己的心交给他们,关心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才能把农场办好。”短短两句十分直白素朴的话语,把他对这一帮男女热血青年慈父般的关爱之情表露无遗,把他和知青之间那种平等交心的“阶级感情”表露无遗,他真真正正成为了“知识青年的贴心人”。他还说:“凡吃了农场的东西,我都坚持付钱,一分钱也得算清楚。我从不‘打平伙’,不煮点心吃。这些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培养什么样作风的大问题。”如此细节,在在体现出一个基层干部的朴素作风,一个支部书记的宽广胸襟。正因此,参加座谈的老知青钱培青说,今天回头看青潭农场,它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一个优秀的“领头羊”,叶汉禄指导员既是生产的“指导”、技术的“指导”,更是思想的“指导”、人生的“指导”!

知青们的一篇篇文章,细腻描写了当年青潭农场亲如一家的兄弟情怀,勾画出了农场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以及圆融和谐的大家庭氛围。当年插队闽西的老知青、福建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方彦富对此有感而发地说,不少知青文学写“蹉跎岁月”、写“孽债”痛苦,本书则写“和谐”,写知青与农场指导员之间亲如父子的深情,它写出了知青生活的另一方面。

也正因此,谢春池说,《远去的岁月》首先是一本历史的书,它不在于具有多少文学价值,而在于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为今天的读者展示了那段岁月中可贵的美好的人性的光辉。叶汉禄,一个富有人性美的草根农民,给远离故土与亲人的厦门知识青年带来了温暖,照亮了他们的内心,至今让人感到温馨,令人动容。

 

 

 

原文参考阅读(闽西日报):

http://szb.mxrb.cn/html/2012-04/17/content_37496.htm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厦门知青闽西乡亲新年联谊暨《远去的岁月》座谈会2011年12月17日在厦门举行(附 邱锡凤简评)》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福建长汀籍老红军张如元2009年12月17日在江西抚州逝世享年94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