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山东大学蔡小毛硕士学位论文《梅州客家山歌的源流与现状》(指导教师刘平)摘要

2008年10月30日 暂无评论
2008年10月30日:

200810山东大学蔡小毛硕士学位论文梅州客家山歌的源流与现状》(指导教师刘平)摘要

1.jpg 

摘要

    本文运用客家学、音乐学、文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梅州客家山歌的起源、形成、发展和现状的研究,提出了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梅州客家山歌的几点思考。希望梅州客家山歌能尽快走出困境,继续为梅州市的文化生活、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保护和弘扬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贡献力量。

    梅州位于粤东北,全市所辖七县一区,除丰顺县南片的几个乡镇外,都是纯客家人居住区,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山歌被誉为盛开在南粤大地的一株山茶花,而梅州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这里的客家山歌,是一座民歌宝库,与梅州的“客都”地位是完全相称的。

    “客家”先民,世居中原,是古代汉族的一支。由于外患、饥荒、盗匪和兵灾等原因,从汉末东晋到清末民初历经五次迁徙,最终定居南方各省。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自然也随身带去了中原文化、中原方言、中原民歌,如当时已流行的民歌<诗经》、《汉乐府》。客家山歌在歌词上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艺术风格和修辞手法,大量使用赋、比、兴和重章叠句,在音调上也不乏有中原民歌的印记。客家山歌起源于古代中原民歌。

    由唐至宋,客家先民在大江南北辗转了七、八百年,是客家山歌的孕育期,在此期间,客家山歌继承了江南吴歌的七言四句体体裁和双关语表现手法,为梅州客家山歌增添了几许委婉与诙谐,减少了北方文化的真情的直率表白。当客家先民定居粤东时,梅州客家山歌无论是歌词、结构、表现手法还是音调都与当地土著民歌有过融合。土著民歌的溶入使梅州客家山歌丰满起来,并最终于明末清初定格、成型。客家话的源头是客家先民在南迁时带下来的中州为主的北方话,在迁徙途中,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逐渐变得与中州方言大不相同。客家先民在定居粤东后,又融进畲、瑶、黎语言,以及粤语,而形成与其它地方的客家话不尽相同的梅州客家话。因而显示出梅州客家话的独特韵味,同时也显示出梅州客家山歌的独特风格。

    笔者认为梅州客家山歌从它诞生起,大致经历了传统农业社会时期、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和新时期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农业社会时期,客家山歌一直处在被歧视的地位,不仅得不到官府和知识文化界的重视,甚至下至强宗大族上至官府都不时出面禁歌,客家山歌只能半明半暗地在民间流传。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的客家山歌长期处于民间化和边缘化状态。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客家山歌也经历了由传统获得现代性的变迁过程。在二十世纪初,客家山歌纳入了由知识分子主导的中国歌谣学运动之中,开始步入文学殿堂,迈开了它的现代化步伐。特别是经过二三十年代革命的洗礼,客家山歌同中国革命的政治意图相契合,被国家政权所利用并加以现代提升和改造,更加速了客家地区山歌的现代化进程。新时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客家山歌成为政府扶持的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拓宽了活动场所,提高了艺术档次,增添了新的功能,可以说新时期是梅州客家山歌获得新生的黄金时期。

梅州客家山歌孕育于唐宋,定型于明清,蓬勃发展于近代,然而,笔者认为,当历史进入21世纪,由于客家山歌遭遇挑战、民众审美情趣的转移以及传承方面的问题等原因,使得梅州客家山歌面临着牛存危机。客家山歌向来具有教化、认识、抗争、社交、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在21世纪,客家山歌成为宣传梅州“世界客都”形象,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梅州地方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2006年,梅州客家山歌被选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对于具有“山歌之乡’’美誉的梅州来说,保护和传承好梅州客家山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梅州客家山歌究竟应该如何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笔者认为(1)应该确立保护传统客家山歌的立场,(2)客家山歌的内容、形式和语言需要更新,(3)要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客家山歌歌曲,(4)加强政府的保护与引导,(5)树立对本土传统音乐的自信,培养自己的创作、演唱人才。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8年10月山东大学蔡小毛硕士学位论文《梅州客家山歌的源流与现状》(指导教师刘平)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闽西客家文化艺术交流访问团1998年10月30日赴台湾演出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